校友风采
同学风采
当前位置: 校友首页 >> 校友风采 >> 同学风采 >> 正文

学长榜样77 | 王伯华:做人做事贵在“实”

发表时间:2023-02-05 12:35:16    文章来源:    流览量:

编写语

1933年以来,温州大学

 

高举“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精神旗帜

 

立足浙南大地

 

培养了25万余高素质人才

 

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温州大学校友办推出

 

“学长榜样”系列访谈栏目

 

聚焦校友一往无前、不负韶华

 

的拼搏岁月

 

探寻校友成功背后的心路历程

 

展现温大人迎接挑战、奉献青春

 

的榜样故事

 

希望激励更多的温大人

 

努力拼搏、奋发成才

 

传承发扬“求学问是、敢为人先”

 

的校训精神

 

 

 

 

校友简介

王伯华,1962年出生,永嘉人。1982年毕业于温州师范专科学校(现温州大学,以下简称温师专)化学专业,1986年考取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硕士生。1989年硕士毕业后到滕增寿(十大中国改革风云人物,温州奇人,著名企业家)领导的东方集团工作,现为浙江东方豪博管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温州高新区科技园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特约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理事、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会员 ;温州市第四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龙湾区优秀企业家,温州市优秀科技人才,温州市技术拔尖人才。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个人二等奖。 

 

2023年1月19日上午,在位于龙湾的浙江东方豪博管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伯华接受朱翔翔的采访。这位毕业多年的学长依然精神抖擞,气质沉稳温和,“儒雅”气息扑面而来。在随后的访谈中,深感王伯华先生的独特“儒商”思想,注重道德,坚守儒家的处世立身原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温师专改变人生轨迹

 

1979年,王伯华走进了温师专的校门,澄澈而又美丽的九山河畔、老旧的校区房子成为他对校园的第一印象。因为学校的分配,他进入了化学专业。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这些专业课的学习在温师专打下了扎实基础,当时的老师对教育都有很深的情怀,他们拥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多付出,少回报。”王伯华感叹道。老师对学生,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起着表率作用,他们教书育人专心专业的态度影响着王伯华。如教有机化学的谷亨杰老师、周锦成老师,他们的“责任心”是他感受最深也是对他影响最大的品质。谷亨杰老师是大一有机化学的老师,温师专升级为温师院后的第一任院长;周锦成老师则是大二的有机化学老师,性格开朗,课讲得很好。正是在两位老师的影响下,王伯华逐渐对有机化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是他后来选择考上海有机所读研的关键原因。

 

大学三年,王伯华专注于学习,打排球和羽毛球成为他的放松方式。王伯华还记得班级教学楼前面有一个小院子,一到下课,他和同学就会拿着球拍冲向前院。毕业后,王伯华不仅加入羽毛球爱好者群聚的快乐球队,而且每周日下午都会去打一场球,羽毛球成了王伯华一直以来坚持的爱好。

 

当时王伯华的班级里还有一个排球队,他也是成员之一。有一次晚上,他们偷偷溜进体育馆,开灯打排球,果不其然就被老师抓到,赶了出去,因为学校规定体育馆晚上是不开的。在说起这段故事的时候,王伯华的脸上还挂着神往的笑容。

 

“我们这帮同学到现在为止,四十年感情没变”,王伯华不无骄傲地说道。他们的班群叫“正月初三”,因为大学毕业后每年的正月初三都要举行聚会。同学们每年必到而且拖家带口,除了不可抗力因素,比如说疫情,班级同学都到得整整齐齐。2022年是王伯华他们毕业四十周年,班级同学也一年不落地聚会了四十周年。

 


▲温师专毕业照,后排左为王伯华


决心考入“上海有机所”

 

1982年,王伯华从温师专毕业,在永嘉瓯北第五中学教初三化学。1984年下半年开始准备考研,第二年他报考了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简称上海有机所),当时上海有机所在有机化学领域排名第一。

 

可惜因为英语水平的欠缺,他无缘自己的目标院校,被调剂到了北京工业学院(现为北京理工大学)。当时已经收到录取通知书的王伯华毅然放弃了这个机会,他下定决心要考上海有机所。

 

1986年,王伯华第二次走进考场。这一回他终于如愿以偿。

 

备考期间,王伯华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对王伯华困扰最大的是英语,因为当时在温师专英语水平就不好。他为此下了很多功夫,报考补习班。他住在瓯北,而补习班在温州市区,他要乘渡轮赶往补习班。如果补习班放学时间早,能赶上最后一班渡轮,王伯华就乘渡轮回去;如果时间太晚,他就索性留在温州继续复习。

 

1986年的上海有机所招16名学生,再加上2名代培学生,总共18个名额。这18个人几乎都来自全国名校,北大、清华、南大,最差的也是杭州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后来同学们问他从哪里毕业的,他答道温州师范专科学校。同学们疑惑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学校,又问这学校是教什么的,他说是专门培养老师的。他们都觉得很惊讶,一个学校名字都没听过的人,竟然也能考进上海有机所。事实证明当然是可以的,毕业于温师专的王伯华与这些名校学生成了同校同学。

 

“做一件事先要喜欢,然后再有激情,那事情肯定做成功”,王伯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他说,如果不是对有机化学的浓厚兴趣,他肯定难以坚持下来。

 


▲在温师专实验室,左为王伯华


“高平台”,更广阔的天地

 

在上海有机所求学的经历对王伯华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同学是名校学生,老师是院士,其中有四名更是国际级别的大师。这些大教授尽管成就斐然,但是他们为人平和,相处起来,没有派头架子,可以和他们一起轻松地讨论问题。当时的上海有机所在中国是数一数二的,一些国外的专家教授会来进行学术交流,学校也会派人到国外做交流。受大环境的影响,王伯华的见识逐渐广阔和丰富。

 

“三年研究生学习,最主要的是思维方式的改变”,王伯华坦言。他认为其实很多人从学校毕业后,很难遇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除非继续做研究。工作后,专业知识会在时间的磨砺中消失殆尽,始终让人获益的还是工作态度、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是他在硕士生涯中最大的收获,也为他后来的处事风格奠定了基础。

 

硕士毕业后,王伯华前往浙江东方集团工作,踏上了他人生中另一个“高”平台。“遇到了一个好领导滕总,他对我的后续影响很大”,滕增寿堪称王伯华的伯乐。在浙江东方集团工作十年间,王伯华从一名普通技术工,到1991年成为技术处副处长,再到1996年成为集团副总,这一路升迁得益于滕增寿的提拔,当然也来自于他的奋斗和坚持。

 

浙江东方集团的工作经历给王伯华带来了新的机遇。1992年,浙江东方集团要从瑞士奥地利引进新技术,正是如今王伯华公司所运用的技术,他是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1995年,由浙江东方集团组建的“浙江东方集团管道公司”国有企业在温州成立并投产,王伯华任副经理和总工。1997年,“浙江东日”在上海交易所上市,成为温州首家上市公司,管道公司为其分公司,更名为“浙江东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王伯华成为东日的董事。

 

直到2004年国家政策要求地方国有企业改制,滕增寿问王伯华能不能带头将这家企业重组。王伯华看重企业的潜力,于是和原企业的部分员工合股出资将企业买下。企业更名浙江东方豪博管业有限公司,改制为股份制民营企业,王伯华出任公司董事长。

 

▲2009年在文莱工程师协会演讲

 

在行业领域成为领头羊

 

浙江东方豪博管业有限公司在国内行业领域的知名度很高,王伯华笑道,自己曾经的顾客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行业里面如果东方豪博说自己是第二,没有说自己第一的。

 

如何在行业里面做到领头羊的位置,拥有如此高的知名度,王伯华总结了五点经验。一是参与标准的制定,从而将自家产品的特性反映出来;二是加大对新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这是企业的生命力;三是做一家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这样才能走得长远;四是引进高端人才,给公司骨干、高层股份,让利益共享;五是对员工负责,为员工谋福利。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提出,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王伯华非常赞同这句话,他认为思维方式就是人的德行,决定到底是往正的方向走还是负的方向,而热情就是人的勤劳和努力。他非常重视德行的培养,始终认为态度端正是首要的。谈及企业发展时,他强调要把产品做精致,做到行业里面的第一,只要别人需要用到这个产品时,能立马想到东方豪博就行了。至于企业能够做到多大则是另外的事情。

 

王伯华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觉得这个“家”太大,不是一般人能当的。他笑说,自己的公司还只是中小型企业,谈不上企业“家”。

 

▲参加2021年规程评审会,前排左五为王伯华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