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同学风采
当前位置: 校友首页 >> 校友风采 >> 同学风采 >> 正文

音乐发酵的风味——儿童声乐艺术分享!

发表时间:2020-11-13 22:17:40    文章来源:    流览量:

主讲人:刘慧

我校97级音乐专业校友,声乐硕士,温州市少年艺术学校声乐教师,硕士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温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浙江省第十一届青联委员、中国民族声乐研究学会会员、温州市儿童音乐学会会长。

 

创作了《一个老师的学校》《花房子》《放飞梦想》等十首歌曲并获各级奖项,由人民音乐出版社收录发行;课例《谁不说俺家乡好》获教育部优课;文章《“和”而不同,“融”且各异》《判断靠耳朵,嗓子来执行》《借古韵,润童声》等发表于《中国音乐周报》《辅导员》《儿童音乐》等国家级刊物。所指导的音乐作品先后获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浙江省少儿歌曲大赛创作金奖、表演金奖,浙江省青少年声乐大赛一等奖,浙江省中小学艺术节一等奖等各级奖项共二十多个。

大家都说,一个人的童年会影响人的一生,我大概也是如此。记得小时候常听我的母亲在家中厨房、客厅、小院等地方边干活边唱歌,她还经常弹奏她们那个年代的“凤凰琴”。十分可惜的是由于几次的搬家导致那把琴也不知去向了。母亲如今已年近花甲,但她依然坚持让音乐陪伴生活。她房间的桌子上一直放着一把口琴,闲暇时会去吹一吹、偶尔也会清清嗓子唱一唱,总能触动我的内心。而我的父亲原是一名工艺师,从小见他在图纸上画那些山水廊庭、花鸟树叶,我十分喜爱。他还会在家中的一个专用房间里捏一些菩萨像供到全国各地名刹。也许正是从小父母的启蒙,给予我美妙的艺术遐想。

 

学无止境学习,始终在路上
的学习轨迹与一般老师们的不同。2000年7月,18岁的我从平阳师范音乐班毕业。同年8月,带着心中对音乐学院的向往,我趁暑期空档,独自一人坐着绿皮火车去往北京杨曙光老师家学习声乐,之后在瑞安市解放路小学担任音乐教师。2003年,21岁的我再次来到中国音乐学院,一读就是四年。2007年,25岁的我毕业回到家乡,举办了我人生的第一场独唱音乐会。2008年我考入温州少艺校担任声乐教师,开始耕耘着自己的田地,培养自己的小苗。2016年,34岁的我重返中国音乐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伴随着四季交替、斗转星移,我也在老师、学生、母亲以及其他角色间不断转换着。大家都说,我是个非常喜欢学习的人。其实,那是因为我对世间万物始终保持着好奇。声乐表演是我的第一专业,我一直为之努力坚持,也一直让自己保持这份对演唱的热爱。自2016年考取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以来,我为了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一直往返于京温两地,飞行138次。我很享受这近二十年教学实践和专业学习反复磨练的过程。学无止境一生求,为有源头万里寻!

思尔求索

声乐教师是我最喜爱的一份职业,自2008年考入温州少艺校,从事声乐教学工作以来,每天与孩子们一起,慢慢地,很多时候我会自然地就站到他们的角度去思考,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什么时候有空?男童女童有什么不同之处?针对不同年级调整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沟通方式,更会努力思考,如何将自己所学的那些高大上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演唱技巧?带着这些思考再去学习,从而又落实到实践中来,如此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排练的积累中慢慢找到心中答案。

这些年的实践探索使我学会在各种角色之间转换,儿童歌曲作曲者的身份便是其中之一。校园生活给了我无穷的创作灵感,与孩子们在一起所发生的每一件事,甚至于他们的一句话、一个故事都会成为我的创作素材。只要用心感受,你会发现身边很多事物都能成为创作素材

像《了不起的朱迪》这首歌,便是在看了电影《疯狂动物城》之后,深受主人公“朱迪”和“尼克”的故事所感动而创作的。这是一部充满正能量,讲述真善美的片子。记得从电影院出来后我满怀期待,紧接着就与中央电视台的魏岚导演商量合作,在读研期间的国音琴房里写下了这首歌,写完之后就马上发给学生们演唱。除此之外,我也会经常写一些小曲给学生们演唱,如《一个老师的学校》《花房子》《快乐梦想》《蒲公英的愿望》《小汪汪的魔法》等十多首歌曲。孩子们总是这些曲子的第一拨听众、第一批演唱者,也总能在第一时间将他们的问题和困惑反馈给我。经修改之后再次拿给他们演唱,久而久之,便驾轻就熟了。因此,相较于其他儿童歌曲作者们,我是十分幸福的。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湖北的那个门卫大叔》这首歌,这是在疫情期间发生在少艺校的真实事件。作品一经推出便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一举成为朋友圈的网红曲,也收获了200多万的点击量。

这首歌曲源于疫情期间少艺校陈海平老师和老胡的一次电话问候。老胡是少艺校的一名保安,他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人。所有人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一口模模糊糊的湖北腔,一句话大概只能听清几个字。每天早上家长开车送孩子来校时,他都会为孩子们开车门,我们器乐组的孩子因为手中有乐器,不方便下车,他会帮着一起拿进校园。每天上班走进学校西门时,他都会热情地说:“刘老师好,你真是越来越漂亮啦!”学校里排练节目迟了,临走时他会说:“刘老师辛苦了!”然后右手一抬向你敬个礼。真的很可爱!所以大家非常自然地把他当成家人。

当我拿到海平老师发来的这首诗,看到文字中的描述时,“老胡”这个具有特别人物性格的艺术形象就马上浮现在我的眼前了。于是和海平老师商量并在对词的结构内容进行调整后,我拿着歌词反复研读并思考,音乐旋律的走向一定要符合汉语发音的四声规律,这样,歌曲唱起来才能上口。因为这首歌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故事,表达的是一份朴素的情感,这个故事又发生在校园里,而且是写给孩子们唱的,所以它的基调一定得简单朴实。综合这些元素,校园民谣是最适合它的气质和味道的。那么,与校园民谣最搭的就是吉他,再伴以小型打击乐和人声伴唱就差不多了,尤其真乐器吉他在滑弦时发出的那种质感所带给你的真实感受是MIDI没法取代的。

就像吴涤清老师前几天跟我发信息说的:朴素的情感、简单的元素,第一步对了,就全对了!正是由于老胡与我们这么多年像家人般的相处,旋律就那么自然地从心里流出来了,没有任何章法!

演唱者吴其右同学是个非常有感觉的孩子,特别喜欢唱歌,很有天赋,对自己的演唱要求也很高。此时的他正在开始变声,所以大家能从他的歌声中隐约听到一点儿不同于一般童声的醇厚的质感。也正是这种接近变声期男孩的音色特点加上从他身体里蹦发出的乐感,使得歌曲的演唱分寸不多不少,不揉不造,拿捏得恰到好处。

任何作品的诞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韩国民歌《景福宫》是少艺校男童参加2019年全国第六届中学学生艺术节的曲目。一首用韩语演唱的韩国民歌,讲述了在朝鲜王朝时期,劳动者们建造景福宫的场景,是一首劳动号子。

这首歌曲原是一首混声合唱,因为旋律朗朗上口,节奏铿锵有力,又富有画面感,特别适合男童们来演绎。少艺校的男孩子们不但音色漂亮、爆发力、控制力强,舞台表演更是一大亮点。综合以上几点要素,我便选择了这首歌作为参赛曲目。但是如何把混声曲目排成适合男孩演唱又富有少艺校男童特点的舞台作品?除了将低声部的音区做调整外,还要将作品排出男童的特点,这个过程是需要付诸许多思考与尝试的。为了突出我们领唱陈俊析同学金子般的嗓音,为了在舞台表演中融进朝鲜族元素,我们对细节亮点进行不断打磨,反复推敲,才有了大家看见的舞台上比较合适男童的版本。

 

温州少艺校“追求美,奉献爱”的优良传统沁润着每一位师生,也深深影响着我。在艺校12年里,创作、排练、演出是我们常态化的实践方式,团队协作精神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一大特征。因此温州少艺校推出的文艺作品立意独特,追求精益求精,以艺校人特有的匠人精神与奉献精神用心对待每一个作品。这一点也是这么多年少艺校给予我的最大收获。所谓艺无止境,臻于至善!
音乐发酵的风味

在我的音乐故事中,各种旋律相互交替,发酵出一种适合我自己的风味,很幸运,我找到了它。作为一名歌者,我是幸福的,从孩子们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孩童时代的梦想;作为一名声乐教师,我是幸福的,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授予孩子们并转化为他们歌唱的本领;作为这些作品的曲作者,我更是无比幸福的,心底流淌出的旋律能够让孩子们传唱。这多重角色、多条旋律互相交融,奏响了我与音乐的重奏故事,散发出甘醇的酵香风味。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