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同学风采
当前位置: 校友首页 >> 校友风采 >> 同学风采 >> 正文

我的网络习作之路

发表时间:2020-11-09 19:09:31    文章来源:    流览量:

校友名片

易明尔,我校56级校友

 

我的网络习作之路

上世纪末,QQ空间横空出世,一种全新的“自媒体”进入寻常百姓家。年轻人很亢奋,视QQ空间为私家文字领地,玩得不亦乐乎。我的心被撩得痒痒的,也想发点什么。恰好那时我刚从台湾旅游归来,遂将1万5千余字的《台湾印象》分两次发上去,权当“试探气球”以测风向。发完就了事,我好几天未打开查看。后来某文友提醒我说:“空间里正在围观、热议你的游记,干嘛不回应?”我赶忙查看,大有受宠若惊之感,评论栏里全是好话。作评者除了老文友外,还有外地的高校教授、报刊老总、公务员、企业员工、个体户老板,甚至还有台湾大学生。想不到这些素昧平生的朋友,诚心诚意鼓励我。我终于感悟到:文字若停留在“孤芳自赏”,则毫无意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能做到多边互动,则大有裨益。

2010年,当我还沉湎于QQ空间文字难以自拔时,博客早已成为网民的“新宠”,不知多少人在疯玩。我的某位好友很热心,主动为我注册、开通温州都市报博客网站,还告诉我只要取个笔名就行了。我就随意取了个怪名叫“莠斡”。想不到这奇葩的假名很抢眼,好事者纷纷问我有啥深意。我回答:没那么深奥,就是“有我”的谐音,表明温都博客也有我一席之地。这名儿还真管用,字眼冷僻,有点神秘感,容易引人关注;再说“莠”的字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能引发读者“怜香惜玉”之心,阅读量势必大增。果不其然,好长一段时间,只要“莠斡”发文,喝彩、点赞、送花、跟帖、评论的纷至沓来,气场有点大。最搞笑的是,有人居然以“巾帼不让须眉”的留言为我打气、鼓劲。

我在温都博客“玩”了多年,感觉很好,众多文友支持我,让我欲罢不能。


记得我开博之初,泽雅千年纸山文化刚撩开面纱,市民的关注度很高。我也不揣浅陋,写了一组关于泽雅造纸的文章发到博客上。其实,我对此文没有过多奢望,只要有人看就谢天谢地了。哪知道乡土文化专家、《泽雅造纸》一书作者林志文看到后,二话没说,便向温州日报周末人文版推荐,并得以发表。我在报业界熟人很少,从来不敢投稿,生怕石沉大海,想不到此篇竟歪打正着了。

 还记得2011年5月,我针对媒体一则“小学生坐棺材上课”的图文报道,发了一篇博文,以表对贫困地区学童的关注,呼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原报道作者、南宁生活报记者王建伟,后来在评论栏里留下700多字的点评,并透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让我深感新闻之外还有更严峻的问题。王记者后来成了我的异地文友,一直保持联系。

还有,2012年6月某天清晨,我在电脑前发呆,想写点什么,却因脑袋一片空白而无法码字。偶然看见书桌上有一张“兄弟旅”的名片,立马“灵感神来”——写林周长、林长春哥俩徒步旅行的故事,或许有点可读性。于是一口气写下来,并起了个篇名《“兄弟旅”的故事》发上博客。等我下午打开电脑查看时,发现“兄弟旅”已上头条,阅读者、点评者甚众。第二天,温州都市报编辑明人先生在通知栏里留言,询问我可否见报?我当然求之不得。拙文上报后,当事人林周长颇为疑惑,傻傻搞不清作者是谁。后得知是我写的,便说:你怎么这样了解我?有些细节连我自己都记不得了。

有一件事我至今搞不明白。2012年11月我从龙泉山黄茅尖归来,写了篇日志《登临江浙第一峰》,发上后也就算了。哪知道某天在博客后台的通知栏里有陌生人给我留言,叫我到另一家报纸领取稿费。我以为是开玩笑,未予理会。后来查看了报纸,果然登了拙文。这事有点蹊跷,我未曾向该报投稿,咋会登出来?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就是弄不清。


 我还遭遇到一场很富有戏剧性的文字“官司”。2012年10月,胡春生、施菲菲伉俪合编、出版《温州老副刊》上下册,菲菲嘱我写篇推介文章。我就写了《老温州的历史窗口》。后来菲菲告诉我,此文已被温州地方文献专家方韶毅先生看到,决定在年底都市报“书市”栏目推出。在年末,拙文果然见报。2013年1月某日,一桩怪事发生了,本市另一家报纸登了一篇介绍温州老副刊的稿子,读来很像我的文章,仔细看,约四分之三的文字跟我的雷同。得知此事,菲菲两口子极为愤慨,认为这是赤裸裸抄袭行为,要为我讨个说法。经过几番口头交涉,终于弄清原委:在杭的一位温籍女大学生,为了完成元旦假期作业(写家乡文化调查报告),图省事就将拙文稍予“改编”拿去敷衍。想不到她的导师看好此文,就直接将稿子推荐到我市另一家报纸(署名是她),于是“撞车”了。其实我一点也不恨对方:一篇烂文,居然还有人为我免费传扬,这是好事啊!
     温都博客的竞争方式、激励机制很给力,一直在为我加油、鼓劲。我开博半年就被推为“十大博客”提名人,一年后被评为温都“博客达人”。再后来,我发的博文大部分被“加精”,相当一部分“上头条”,还有一部分被纸质媒体转发。我的“粉丝”(对不起,得瑟了)都在关注我的动态,发文迟了就频频催促,发了新文则及时阅读、点评。我觉得周边有无数双援手在助推我。离开众人的鼓励、帮助,我恐怕连一个字都懒得写。

 鼎盛时期的温都博客网,注册写手达三千之众,其中不乏专业作家,人气很旺,而且它是全方位开放的网络写作平台,其规模、格局、影响面要比QQ空间大得多。我加盟后的第二年,文章的阅读量打入前100名,第三年蹭到前50名。当然,再往上蹭是不可能了,因为排名比我靠前的49名博友,他们在温都博客比我早玩了好几年。

遗憾的是,因经费拮据,温都博客忍痛转让给某文化商人。此温博已非彼温博,营利的背后,公益宗旨不复存在,令人扼腕痛惜。

我怀恋、感恩温都博客,是她催生了本人近200篇习作,共计70余万言,让我在平淡的日子里找到一座精神家园。每念及此,倍感欣慰。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