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大教育基金会
|
温州大学
|
校友数据库管理
|
校友平台管理
校友首页
聚焦温大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校园地图
校园风光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母校新闻
校友新闻
校友组织
地方校友会
学院校友会
校友捐赠
支付宝捐赠
微信捐赠
捐赠榜
捐赠项目
知名校友
学术类毕业生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校友期刊
期刊浏览
在线投稿
在线征订
校友服务
返校指南
招生培训
资料下载
校友之家
联系我们
校友办
各学院
校友卡办理
校友卡办理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校友首页
>>
校友风采
>>
校友风采
>> 正文
一颗“素心” 一片真情——访我校校友,洞头实验中学优秀教师张素凡
发表时间:2009-08-31 00:00:00 文章来源: 流览量:
一颗“素心” 一片真情
——访我校校友,洞头实验中学优秀教师张素凡
王淑娜
如愿踏上三尺讲台
当一名教师是张素凡的愿望。学生时代,看着老师和同学亲密无间的样子,想着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永远葆有一股青春的活力,张素凡就告诉自己,以后也要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
1998年,张素凡如愿踏上了三尺讲台。万事起步难,刚从事教师职业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张素凡严于律己,虚心好学,做事细致,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凡事不干则已,干则一定干好干到底,怀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张素凡每一天都兢兢业业地完成教学工作,她的努力得到了校领导和学生们的认可,工作第一年就被评上先进。得了荣誉,她并没有因此自满,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更努力地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先后荣获温州市劳动模范、市级优秀班主任、市级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1998年、2003年又两次出席县第七、第八届党代会。
用心去呼唤心的事业
“我的工作就如我的名字,以一颗‘素心’做每一件平凡的事。教育是一件渗透世界每个角落和每段人生进程的平凡而有价值的事,它不仅仅是教学,更是心灵的交流。”张素凡老师是这样诠释自己深爱的教师职业的。张老师微笑着说:“我天生就是个教书人,我喜欢教育本身。教育是一种最美好的付出与期待,它是一项用心去呼唤心的事业。”张老师用一片真心去呵护她的学生,对学生倾注了她全部的温柔与爱。
一位长期接受张老师资助的学生说:“张老师带了我三年,我就像她拉扯大的孩子。我家很穷,父亲有严重的哮喘病,不能干活,家庭的重担落在靠每天拣栖菜赚八元钱的母亲身上。张老师知道我家的情况后,便找我谈心,她告诉我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而无志。这句话被我记在每一本书的扉页上,勉励着我从初中到高中。尽管老师的收入并不丰厚,但这么多年来,她每月都寄钱送物,逢年过节还来看我。”
初中时期是人生中最敏感、最叛逆的阶段,张素凡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学生的心灵,正视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骚动,最大限度地理解和尊重他们。她以朋友般的真诚和慈母般的爱心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位学生。她授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学业知识,更是待人处事的道理。她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位朋友。同学们都喜欢找张老师诉说自己的心里话,张老师不管有多忙,也总是会抽出时间,倾听同学们的心声,提出出好的建议。照张素凡老师的话说:“这是学生对我的信任,我求之不得,又何乐而不为呢?”
给学生开的“特别处方”
张素凡老师有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她那大姐般的亲切、朋友般的真诚、慈母般的爱和与学生的水乳交融,得到了领导、教师、学生的认可。上心理辅导活动课,虽然工作量很大,但张老师认为,在新的教学领域里,能更靠近学生的心灵,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刚开始,她深感自己功底浅,不得不用超过别人双倍的工作时间来学习、扩充自己。通过不断地收集资料、编写教案,终于探索出了一套运用游戏、小品、对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心理进行辅导的教学方法。现在学生喜欢上她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就像喜欢她的语文课一样。然而张老师觉得,一星期一次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同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她想: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不好,学习成绩怎么能上得去呢?如何第一时间给予帮助正是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她又和校医共同开设了“心灵咨询室”,给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开出“特别处方”。尽管张老师的业余时间被排得满满的,但看到学生脸上绽开的笑容,她感到由衷的欣慰。
探索符合农村教学的新路
从教以来,为探索出一条符合农村初中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新路,张素凡老师在着力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她不仅身体力行,而且带领其他教师致力于教改与研究。她负责的《班级工作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的应用与研究》、《农村初中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等多个课题被市级立项;她撰写的《实现听说读写的有效途径之一——对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的思考》和《调控“看想说写”流程,全面提高写作水平》等多篇论文在省市中语会及教科研大会上获奖或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她的教学立足课堂实效,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及时“长善”与“救失”,融丰富的情感与严密的逻辑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同仁的好评。其公开课《松鼠》、《桃花源记》、《大禹治水》、《刘姥姥游赏大观园》等曾在兄弟县区学校引起强烈的反响。她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在校乃至县同年段中总是遥遥领先,以至于有些家长总想方设法要把自己的孩子调到她任教的班级。
后记
在张素凡眼里,教育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用热情和生命去拥抱。她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人生与教育事业、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的肯定才是最重要的,荣誉对我倒是无所谓。”“当我心情沮丧的时候,只要一走到学校,我就会开心起来,看到学生对我无比尊敬的眼神,我就满足了。” 快马加鞭争朝夕,凌云壮志写春秋,让我们衷心祝愿张素凡老师在教育教学上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温州大学报》第275期,2006.10.30)
上一篇:
川北支教 点燃梦想
[返回列表]
[打印本页]
下一篇:
潘李云80后的大学生“网络村官”
聚焦温大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校园地图
校园风光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母校新闻
校友新闻
校友组织
地方校友会
学院校友会
校友捐赠
支付宝捐赠
微信捐赠
捐赠榜
捐赠项目
知名校友
学术类毕业生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校友期刊
期刊浏览
在线投稿
在线征订
校友服务
返校指南
招生培训
资料下载
校友之家
联系我们
校友办
各学院
校友卡办理
校友卡办理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
技术支持:
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