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大教育基金会
|
温州大学
|
校友数据库管理
|
校友平台管理
校友首页
聚焦温大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校园地图
校园风光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母校新闻
校友新闻
校友组织
地方校友会
学院校友会
校友捐赠
支付宝捐赠
微信捐赠
捐赠榜
捐赠项目
知名校友
学术类毕业生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校友期刊
期刊浏览
在线投稿
在线征订
校友服务
返校指南
招生培训
资料下载
校友之家
联系我们
校友办
各学院
校友卡办理
校友卡办理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母校新闻
校友新闻
母校新闻
当前位置:
校友首页
>>
新闻动态
>>
母校新闻
>> 正文
【溯初致远·教育论坛】胡来林:反思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发表时间:2013-10-09 00:00:00 文章来源: 流览量:
本期作者: 胡来林(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教授)
反思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在着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下,反思教育教学之误区,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之提高,当为每一位教师的首要之责。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各种途径,着力推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但平心而论,在教学中,我们依然存在着诸多流于形式的表现,当引起我们的警示。
教学内容上的形式主义,突出的表现是“照本宣科”
大学教学内容最为关键的莫过于更新,这种更新既包含知识、技能等要素的增减,更包括教学内容的再组织。同样的学科知识体系,由于面向的教学对象不同,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环境各异,其内容选择、重难点把握、内容组织、内容拓展与延伸、与实践教学的配合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当然也会影响到学生思维与学习方法的训练。如果作为一位高校教师,每年都采用相同的教材,差不多的教案,照本宣科,把上课当成任务去完成,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离,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形式主义呢?另一方面, 如果一位高校教师,不结合学生实际,不结合社会发展趋势,或者照搬国外的做法、或者将自己的喜好当成学生的喜好,把自己的愿景当成学生的愿景、 或者将自己学习的经历当成学生应该学习的模式,认为我是这么学的,你也应该这样来学,具有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具有这种倾向的老师,往往会对今天的学生所作所为不理解,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甚至于考试出的题目,会让90%以上的学生不及格,还埋怨学生不努力等等。
殊不知,作为95后的独生子女大学生,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交往环境,早已不是你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翻版。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学习途径更加多样,个性特征更加彰显。因而,作为今天高校的教师,关注新生代大学生的心理与人格特征,研究现实社会和虚拟世界对人才的需求,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变革,舍得在学生身上花功夫,才会成为学生满意的教师。
教学方法上的形式主义,突出表现在“互动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与学习环境相互支撑、互动的过程。教学互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与能力基础,尊重学生创造性的基础上,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习环境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增长,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但在现实的高校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为了互动而互动的情形,如:课堂上一呼百应、齐声回答的“形式化”互动;小组讨论只求形式不求结果的“点缀式”互动; 翻转课堂中只见学生不见教师的“缺位式”互动; 协作学习中部分学生互动而部分学生无人问津的“小团队式”互动;教师对学生进行控制的“命令式”互动等,这些都是课堂互动教学中形式主义的表现。
究其原因,可能一是对互动教学本质理解不深入,对目前高校中倡导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内涵未能很好研究;二是未能处理好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关系; 三是未能灵活运用调控策略,调控互动教学中的多重关系问题。
教学手段上的形式主义,典型表现在“多媒体教学”中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在高校已是普遍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要求。多媒体教学无疑对于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网络教学,特别是MOOC(慕课)、微课的出现,更是深刻地改变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高等教育学习模式以及寄宿制的办学模式带来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今天的学习再也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内、书本上、本校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而是应该包括课堂外、网络上、国内外名师与学伴之间的竞争与互动,学习也不再被固定于课桌椅、教室、校园之内,而是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泛在学习。然而,由于对教学研究的不足,对新媒体教学应用的准备不足,使得高校课堂中出现了“人灌加电灌”、“穿新鞋走老路”的多媒体教学应用现象:课件或强调欣赏性,或干脆板书搬家;或用演示取代师生互动;或用搜索引擎来代替记忆与提炼;用网络视频来代替教师言传身教等,这些都是教学手段运用上的形式主义。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部分教师不善于将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合理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选用的分寸把握不够,特别是对于信息化教学的本质理解不深等。实际上,信息化教学的关键不是追求多媒体形式,而是一种理念的变革,如:教师角色与学习者角色的转变;从关注教学到关注学习; 学习中注重问题解决,倾向挑战真实性的任务和综合任务;注重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与课堂教学只有发生这样的变化,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评价上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终结性评价”方式上
教学评价是通过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常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以及设计合适的课堂实验,教师可以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评价有助于每位大学教师获取关于学生学习内容、数量及效果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从而使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重新调整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但现实的情况是不少高校教师,平时作业量小,批改后反馈意见不具体;平时成绩管理不严格;评价主体单一化;把评价主要放在课程结束后的一次考试,缺少过程性评价,例行公事地来给出课程的最后成绩等,这同样是一种形式主义。这种方式的评价实际上就是把评价简单化、形式化,只是为了给学习课程的学生一个交待而已,起不到任何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课堂评价的中心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学习的质量,但终结性的评价即使有再多的反馈、再正确的建议也已经对课堂教学质量于事无补了,对学生和教师的促进作用也不大了,因为随着考试的结束,课程也结束了,甚至于毕业了。
学生评价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提高教师教学的主渠道,绝非验证“精英”“尖子”的方法,评价要以学习为中心,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注重有效反馈。课堂评价中的有效反馈,就是在平时各种评价反馈中,要保持及时性、明确性、建设性,同时要有明确的评价策略等。研究评价的目的,了解评价真正的含义,改变一考了之的评价策略,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同时也能改变教师的课堂,使教师的课堂更加有效。
现实中,高校除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外,在教学研究上的 “重申报,轻建设,少实效”,教学管理上的“重发文,轻落实,少服务”等也都是形式主义的表现。结合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思教学工作中的各种形式主义,“洗洗澡”,“治治病”,对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温州大学报 2013年9月30日 第126期)
上一篇:
温州市第七期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开班
[返回列表]
[打印本页]
下一篇:
在“驰骋”中育人——师生谈“家访”(二)
聚焦温大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校园地图
校园风光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母校新闻
校友新闻
校友组织
地方校友会
学院校友会
校友捐赠
支付宝捐赠
微信捐赠
捐赠榜
捐赠项目
知名校友
学术类毕业生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校友期刊
期刊浏览
在线投稿
在线征订
校友服务
返校指南
招生培训
资料下载
校友之家
联系我们
校友办
各学院
校友卡办理
校友卡办理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
技术支持:
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