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摄
近日,我校离休干部李方华老师被评为“最美温州人——2017感动温州十大人物”。评委会授予这位年过九旬的老人的致敬词是“不忘初心,立德立言”,短短八个字,是这个老党员90余年人生的真实写照:年轻时投身革命,岁月峥嵘;大半生献身教育,桃李天下;离休后初心不改,勇担使命。
满腔热血投身革命
李方华的青少年时代,正是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欺压,李方华有着切肤之痛。当年他还在读高中,因为身上穿的学生军训服的颜色和国民党的军服相似,日本人以为他是国民党士兵,把他推倒在地,用抢指着他盘问。受侵略者欺凌的情景深深烙印在年轻的李方华的脑海中,就在那个时候,投笔从戎、抗击侵略的想法悄悄在他心里萌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可能有些难以体会,但对于当时的李方华而言,这是一句对自己的誓言,更是一生的承诺。1947年,李方华就读于中国新闻专科学校本科班(后并入复旦大学),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大学里的进步学生运动。残酷的斗争,进一步激发了李方华的爱国热情,也坚定了他的革命信念。也是在这一年,因为参加学生运动,他被迫离开了大学校园。
年仅20的他,就这样凭着一腔热血投入到浙南游击纵队括苍支队(主要活动于乐清、永嘉、仙居,玉环、黄岩等括苍山脉一带)。作为游击队里的新兵,他参加了括苍中心县委举办的革命知识青年训练班的学习。在游击队,李方华教队里文化程度低的战友读书识字,学习革命理论,同时也向他们学习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射击、拆枪、装枪,装子弹、扔手榴弹等军事技术。这一段战斗经历,让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更加充满信心。同年8月,李方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一片丹心奉献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李方华回到温州从事教育工作,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学生。李老担任过教师、中学校长、教育局长、教卫体办主任等,1983年,调至温州师范学院(我校的前身)担任党委书记,一直到离休。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他忙碌而辛劳,却给师生带来很多温暖。在学校刚刚起步时,为了增加师资力量,他破格录用学历低但有真才干的教师;为圆知青的大学梦,他支持办夜校;为了腾出更多的教室给学生上课,他自己挤在不足10平米的办公室里;为了扩大校舍,顺利完成学院路校区的征地审批,他四处奔波走访……几十年弹指一挥就过去了,可值得庆幸的是,无数人的旧时记忆和历史的宗卷总会将这些氤氲着汗水的日子惦念。
虽至暮年,李老却没有闲下来。他用10年时间领衔主编了百余万字的《温州市教育志》,编写了《温州市学校概况》;又在7年间参与筹建市教育史馆,撰写温州教育古代与近代史资料;兼任我校校史馆的顾问,此外,他还参与编审《中共温州党史》等刊物,帮助老战友出版回忆录。
对教育,对大学生,他寄予了厚望,他说:“教育是国家复兴的基础,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关键。当代大学生除了要学好书本知识,还要不断提高实践能力。要学会做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
他是一名老党员、老教师,尽心尽力履行义务,踏踏实实做好本职。他还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长年捐款资助困难群众和学生,至今达20余万元。
老骥伏枥勇担使命
穿过了硝云弹雨,经受了生死考验,李老的党性修养越发坚韧。这位有着70年党龄的老党员,虽然早已退休,但离休不离党。他订有12种报刊,每天用笔摘抄新的教育理念和党的思想理念。一本本子,一支笔,走过无数年,留下一箩筐的手稿。有人说李老就是温州近百年的教育史,也有人将他喻为温州教育的活字典,而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党的儿子。
年逾九旬的他依旧紧跟时代步伐,勇担使命。88岁时他学会使用网络,并建立了10多个微信群,坚持每天向党支部书记、党员和离休老干部传播正能量信息,并撰写网评文章,批评网上负面信息。虽然方式变了,但一颗作为党员、作为教师的心始终没有变。
这一生,李老经历了风风雨雨,却始终未曾因为挫折、劳累而动摇信念。他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奉献自己,帮助他人,点亮无数人前进的路。在“最美温州人——2017感动温州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李老深情地说:“我今年已经91岁了,党龄已经有70多年了,我想为党和人民做点工作,这是我应该担负的责任。感谢党和群众对我的支持鼓励,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教育培养青少年,使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即使岁月压弯了他的身板,即使时间在他面前加快了脚步,他依然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为党的事业、为社会的进步、为青少年的成长默默奉献,矢志不渝。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