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校友首页 >> 校友风采 >> 校友风采 >> 正文

学长榜样56 | 朱国伟:走在音乐史研究的路上

发表时间:2023-01-13 12:47:37    文章来源:    流览量:


编写语

1933年以来,温州大学

 

高举“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精神旗帜

 

立足浙南大地

 

培养了25万余高素质人才

 

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温州大学校友办推出

 

“学长榜样”系列访谈栏目

 

聚焦校友一往无前、不负韶华

 

的拼搏岁月

 

探寻校友成功背后的心路历程

 

展现温大人迎接挑战、奉献青春

 

的榜样故事

 

希望激励更多的温大人

 

努力拼搏、奋发成才

 

传承发扬“求学问是、敢为人先”

 

的校训精神

  

校友简介

朱国伟,2007年毕业于温州大学音乐表演专业。201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为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兼职硕导。主持教育部课题、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各一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撰写专著一本、合作教材一本,参编图书若干,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学术成果获省部级奖励两项、市厅级奖励两项。

 

 

 

我们原先一直以为音乐专业就是学习演唱或者演奏某种乐器,直到2022年11月14日, 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朱国伟校友接受我们的线上采访,他笑着说:其实音乐研究的领域很广泛。正是在温大4年的音乐基础学习,他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坚定地走在音乐史研究的路上。

 


童年的音乐启蒙

 

朱国伟小时候家里条件不算太好,没有机会接触真正的古典音乐,是乡村的民间音乐给了他最初的启蒙。

 

他当时能够接触到的音乐活动,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村里或者旁边的教堂里举行的庆祝活动。不过村里的人大多会一些自制的乐器,包括锣鼓和二胡、笛子之类。亲朋好友中对朱国伟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外公。他回忆说,外公在文艺方面很有天赋,除了上面说的那些乐器外,他还会教口琴、乐理,此外还擅长绘画、雕塑,且这些技能全凭自学成才。朱国伟从小很敬佩外公,在外公的熏陶下,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

 

虽说很喜欢音乐,但那个时候大多还是自己瞎玩,比如别人唱歌的时候,他就能够迅速地听出对应的音并在乐器上吹出来或唱出来。因一点天赋,朱国伟一直很受音乐老师的喜欢。小学兜兜转转几个学校后,最终考上了镇里的重点中学,并遇见了音乐老师杨丽英。杨丽英老师对朱国伟十分关注,时常加以鼓励和引导。“多亏了杨老师,我对音乐的热爱才能不断加深,并坚持到现在”,朱国伟感激地说。

 

 

 


在温大明确了自己的定位

 

2003年,朱国伟考入温州大学音乐表演专业。他的求学之路可谓坎坷。在艺术统考时,阴差阳错的报名填表失误,导致器乐成绩只有“9分”,统考失误使得校考成为迫不得已的第一选择,但也恰恰是因为校考,他得以与温州大学结缘。在校考前,他得到机会去温大进行专业的学习,温州大学音乐学院联系的教师为他进行了专业辅导。条件有限的他仅仅学了八节课程,却已受益匪浅。他最终被录取进入温大学习。

 

在朱国伟的心中,温大可以说是奠定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基础,包括他对声乐和乐器基础的了解,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以及初步的研究能力。此外在温大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书供他阅读,打开了他的视野和知识面。正是因为有了在温大打下的基础,他得以在更高的平台发展,取得更深的造诣。

 

一般人都以为学音乐,大概就是学演唱或者演奏某种乐器。朱国伟在高中的时候也这么认为,直到上了大学之后,看了许多相关的书籍,才发现原来对音乐的认识何其狭隘。朱国伟告诉我们,他开始的时候也是学音乐表演,在大学阶段选过钢琴、竹笛、小提琴,然后声乐之类的也都学了,但是他越来越发现这条路并不适合自己,因为他开始接触音乐的时间较晚,在器乐演奏方面缺乏长久的实践积累。经过一年的沉淀之后,他发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论很感兴趣,并意识到今后肯定要走音乐理论的道路,他在大二的时候就认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他给自己的定位是音乐史学的研究者。

 

在大学里,朱国伟整天泡在图书馆里,看关于音乐的期刊,或者是关于音乐研究的书。音乐研究是有很多方面的,比如说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音乐史、乐律学,甚至是音乐科技方面的音乐声学、音乐考古学,有各种门类,其中每一个小点都有很多的研究内容。音乐并不像一般人理解得那么简单,恰恰相反,音乐是一门知识领域很广泛的学科,想要深入地钻研,需要有丰厚的文化底子。比如中国古代的音乐学就非常发达,律学就是中国从古至今很重要的一门学科,每个时代都会定下他们的标准律,这些律甚至跟度量衡的标准制定都有关系。

 

朱国伟在学习音乐理论的这条路上,有两个老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之一是陈其射老师,当时的音乐学院院长,在中国音乐史方面和乐律学方面有很多研究成果。还有一位是他的毕业论文导师陈克秀老师,他当时写的论文与中国音乐史和民族音乐学这两个学科有关,陈克秀老师在这两个领域都很有研究,且在古文献方面也很有功底,可以说朱国伟能够选择走上音乐理论的道路,陈克秀老师功不可没。

 

 

▲2021年5月与温大阮辛怡老师叙旧

 

应该走出去看一看

 

2007年本科毕业时,朱国伟选择继续读书深造,攻读研究生。当时温大也开始可以招收音乐学硕士,还有一些别的推荐,但在众多选择中,他关注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朱国伟告诉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中国艺术理论的最高学府,它是很纯粹的一个研究机构,是做学问的一个绝好去处。“当时我纠结了很久,内心还是觉得应该走出去看一看,增长见识,而且我的导师陈克秀老师就是从中国艺术研究院调过来的,他也支持我考出去,到外面看看”。虽然艺术研究院每年的学费近两万元,但在老师及家人的支持下,朱国伟最终决定报考中国艺术研究院。

 

当时身边的同学很少有选择考研的,多是直接就业。朱国伟几乎是单枪匹马埋头备考,所幸一举成功。他来到了北京,在导师王子初先生门下求学。读研期间越发沉浸在音乐学的世界中,并滋生了考博的想法,希望能不断增加自己的见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刚好,导师王子初先生被外聘为中央音乐学院博导,那是艺术类专门院校中唯一一所211大学,朱国伟跃跃欲试。

 

2009年读研三的朱国伟特别忙碌,他一边写论文,一边和导师一起参与无锡市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的筹建项目,结果由于没时间备考,裸考失利。之后他在这个博物馆工作了一年,同时准备考博,终于如愿考上了导师的博士生,开始了新一段的学习时光。


 

培养真正的兴趣爱好

 

朱国伟专研音乐考古学,他的导师王子初先生经常会带着他去各地进行考察,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他对古音乐的兴趣也愈发浓厚。虽然由于参加民族音乐博物馆的筹建工作,挤占了他的备考时间,但他觉得那段时间以及此后在博物馆工作的一年时间,收获是巨大的。比如复原复制古代乐器,又或是去西安、云南、西藏等地收集特色民族乐器的经历,都让他对古乐器、古音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2014年朱国伟博士毕业后,任教于中国矿业大学,2021年调至杭州师范大学。他如今致力于实验音乐考古和越国音乐文化研究课题,他告诉我们,有了新发现的时候,收获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是无法用三言两语说清的。“你要不断付出,天天积累,这个研究的过程有时候也是枯燥的,遇到瓶颈期也是很难受的,但是当有了成果的时候是很开心的,就像自己养的一个小孩似的。”

 

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出发,朱国伟希望温大的学弟学妹们要发现、培养真正的兴趣爱好,专注于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但专注又不代表着在选定一个方向之后,就不再关注其他的领域。知识的学习不能太单一,别的知识可能也对你所专注的方向有帮助。所以一方面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和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多多拓展知识面,打开自己的视野,多出去看看。

 


▲2021年回母校与琴房老伯合影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