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同学风采
当前位置: 校友首页 >> 校友风采 >> 同学风采 >> 正文

学长榜样65 | 吴军:行程万里 初心如一

发表时间:2023-01-24 12:41:54    文章来源:    流览量:

自1933年以来,温州大学

高举“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精神旗帜

立足浙南大地

培养了25万余高素质人才

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温州大学校友办推出

“学长榜样”系列访谈栏目

聚焦校友一往无前、不负韶华

的拼搏岁月

探寻校友成功背后的心路历程

展现温大人迎接挑战、奉献青春

的榜样故事

希望激励更多的温大人

努力拼搏、奋发成才

传承发扬“求学问是、敢为人先”

的校训精神



 



校友简介

吴军,温州瑞安人,1988年考入温州师范学院(现温州大学,以下简称温师院)物理系。现任温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毕业三十载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曾先后在温州中学、温州第二十一中学、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温州人文高中担任副校长、校长。

 

 

 

12月6日上午,与吴军校长一起漫步在温州中学的校园内,他自豪地为我们介绍着校园风光和优秀校友。谈笑间,他不像是一位严苛的校长,更像是一位资历深厚的长辈,令人如沐春风。今年正值吴军执教三十年,他从教师到校长,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努力将眼前的事情做到最好,不断带领学校创造新的辉煌。


 

 

 

奋斗青春 步履不停

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卷起下海潮,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一头扎进了商海。原本已进入初中专就读的吴军犹豫了很久,最终也选择去企业打工,主要做钢件冲压,但工作几个月之后,他觉得非常辛苦,被打磨得浑身都血淋淋的,于是萌生了复读的想法。他找到原先初中的校长,校长重新接纳了他。

经历过工作的毒打之后,吴军奋发图强,成绩一路上升。在这之前,他所就读的高中从来没有人考上过大学。在校长的指导下,他将志愿表填得满满当当,最后成功被温师院物理系录取。

初到温师院,吴军被眼前的校园震惊了——那时候的物理系位于学院路校区,整个学校里只有两幢教学楼,旁边是几排平房和菜地。学校不仅没有操场,甚至连围墙都没有,非常简陋。看到这样的校园,吴军甚至想回去工作或是高复。“我犹豫了几天,发现在学校呆着挺舒心的,跟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好,想着再感受感受,最后就留下来了。”他笑着说道。

回想起求学的时光,“学校对我们物理系学生做实验非常支持”,吴军说。物理是一门需要动手的学科,当时,学校在物理楼四楼专门划出一个房间,供学生们进行无线电实验。除了日常课堂实验之外,吴军和他的同学们还在里面维修老牌收音机、对讲机等,顺便还承担了周边几个汽车修理厂的活,负责车载磁带机的维修。除此之外,因为要做实验,学校还特别购入了一个稳定平台——台球桌板大小的一块厚铁板,又大又沉,进不了电梯,只能人力搬运,所有男生齐上阵,将它抬上楼,搬进实验教室铺开来。大四的时候,他曾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弱激光照射金鱼卵实验,观察金鱼卵的孵化时间以及孵化出来的金鱼是否变异等等。“我们物理系课业相对较多,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所以除上课时间外,大家常常一起去教室自修,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立马互帮互助。”

读书时期

 

三尺讲台 粉墨耕耘

1992年,吴军从温师院毕业,被分配回瑞安市城关一中做老师。初入职场的他,就担负起了做班主任的重任。“我年龄比较小,刚去做班主任,班里有几位同学年龄比我还大。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成熟一点,我就戴起了眼镜,然后近视度数就越戴越深,到现在摘不掉了。”吴军笑着说道。

除了做班主任,他同时还负责着高一年级的电工课程、高二年级的无线电课程。当时这两门课都没有教材,需要自己编写,甚至连实验材料也要自己去五金店、鹿城电子元件市场购买。吴军带领着学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教学成绩遥遥领先。两三年后,他就担任了学校教研组组长,后来获得学校推荐赴北京进修物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原来的学校不仅给了我发展的空间和平台,还给了我教学生涯中的自信。”

从北京回来没多久,吴军就调去温州中学教书。2002年,正逢温中百年校庆暨新校落成典礼、五十一中新校落成,他忙到几乎都快忘了下班回家是什么感觉。白天他在学校里又要日常事务又要上课,晚上还要坐绿皮火车去金华,因为还有一批学生在那里准备物理竞赛,需要他前去指导,第二天早上上完课再坐火车回来,就这样天天在学校、火车站、金华三点一线地来回奔波。“那时候几个班次的列车员都认识我了,上车很累很想睡觉他们也都能理解。火车上有台VCD ,列车员也会端过来给我看,让我一边看电影一边睡觉。”吴军回忆道。

刚毕业入职时

 

适时应物 笃行不怠

2010年,吴军任职温州中学副校长,主要分管学生工作。他始终秉持“学生的素质发展是终身的,应该是健康和全面的”这一理念,大力发展学生社团,成立社团联合会,和学生会、团委三足鼎立,并在校园内全面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皆取得佳绩,篮球队、田径队全国总分前三,管弦乐队首次在温州大剧院公演等等。除此之外,他还对学生评价做一系列调整,比如在“校长实名推荐上清北”项目上,不局限于学习成绩的加分,任职学生干部、科学竞赛获奖、文艺体育获奖都有同等加分,设置了一个能体现学生各个方面均衡发展的全新评价体系。

2015年,吴军被调任温州二十一中。无论是在基础知识还是在兴趣爱好方面,二十一中的学生和温中的学生都大为不同。对此,他转变管理方法。首先因材施教,严格管理。吴军认为,校长就好像一个厨师,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看老师做了什么。那段日子,每天无论有多少事,总要挤出时间去学生教室、运动场、教室办公室走走,谈谈,了解学校细节情况,并做力所能及的现场处置。第二,改善环境。不仅是校园环境,还包括文化环境。“那时候学校还有塘河文化节,其中一个项目为校园美食节,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炒菜,我是评委,一路吃过去,然后给他们打分,现在想起来还是蛮有意思的。”他笑着说道。

2017年,吴军又被调到温州第二高级中学任职。那年也是浙江首次采用七选三新高考,二高重点率上升30个百分点,突破80%,当时社会都在质疑:这个成绩能不能坚持下去,能坚持多久?吴军狠抓教学质量和管理体系,高考成绩依然稳步上升,以优异的成绩强力地回应了社会的质疑。随后,他又对学科教学进行改革,七选三的前期筹划,强基计划三年一贯制的推行等等。每年招收物理实验班,他都有带班上课。“教学质量绿色评价体系”获得国家级专利。

两年后,吴军接到了创办温州人文高中的重任,要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实现从无到有的搭建。那几个月,组建团队,督促工程进度、校园内部规划建设、师资队伍构建、招生宣传等等,真的是夜以继日的忙。“创办一所新学校就像是创业,要让社会认可,学生、家长认可,还要让老师认可。为此我做了很多工作。为了宣传学校,我整个人就像传销,大夏天站在马路上暴晒,跟学生家长宣讲,并回答他们的疑问。”他回忆道。“有一天,我带着团队在宣讲,有个小女孩的爸爸带着孩子过来说想先考个人文实验班看看,如果到时候考上了‘三校’普通班,傻瓜才会来人文。这句话我记得非常清楚,在创业的过程当中碰到如此尴尬和刺激的一句话。现场转头就和我的团队讲,“虽然委屈,但这句话要激励我们一起加倍努力,十倍努力,百倍努力都不为过,我们要通过努力奋斗让这句话成为经典的错误,美丽的错误”,所以大家一开学都非常投入,教育教学成效有目共睹,社会反响良好,学校也很快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工作时期

 

精进不休 臻于至善

2021年7月,吴军再次回到温州中学,正式任职校长。因为职业生涯大部分都在这里度过,他对温州中学有着浓厚的感情。回归温中第一件事,就是调整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改善知识结构,在新教师招聘中,引入了一定量的非师范生作为中学一线教师,吴军认为,综合性大学毕业的学生,与师范生有一定的互补性。改善年龄结构,就是调整更加合理的师资年龄结构。与此同时,他还带领教师团队继续做好拔尖人才的培养,鼓励学生攀登更高的目标,仅2022年,就斩获中学生历史写作比赛省内唯一的全国特等奖、全国中学生各学科金牌多块,7人入选国家奥赛集训队。学校积极推进五育并举,教育教学业绩硕果累累,学科竞赛佳绩令人瞩目,文体并举成果辉煌不俗,温州中学在高水平办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吴军这次入职,巧遇温州中学120周年校庆。为此他统筹策划,在各地建立校友会,虽然因为疫情,无法参与线下校友会活动,只能通过视频云参与,各地的温中校友会从一张白纸慢慢逐渐被填满。10月11日启动校庆活动月,11月18日结束,举办校庆活动月启动仪式、校友回访母校、建校庆典、教学公开周等活动。构建校园文化,进一步增强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校庆月后期,举办文艺汇演,师生倾情投入,节目质量非常高。此外,“数学家之乡”人才培养计划启动,数学馆正式揭幕。“校庆当天,我看到一位年纪很大的老校友,他穿着挂满勋章的军装漫步在校园里。还有些年龄非常大的,在他七十几岁的儿子搀扶下过来参加校庆。这都令我非常感动。”

做了校长之后,虽然面对的学生更多,但是跟学生的距离没有以前当班主任、任课老师那么近,这是吴军最大的遗憾。“实际上,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跟年轻的学生在一起,自己心态也会更好。”他感慨道。

面对越来越庞大的人民教师后备团队,吴军结合自身三十载职业生涯,对学弟学妹们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读书时期要有优良的成绩,这是拿到面试资格的敲门砖;第二,要拓展自己的兴趣,多学一点才艺,多参加一点活动,陶冶情趣;第三,要会感受生活,尤其是感受集体生活,在集体中能乐于承担任务,积极奉献,那无论在哪里都会受欢迎。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