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院庆征文,勾起了我对大学时代的美好回忆。忘不了给了我很多鼓励和支持的辅导员蔡联群老师、班主任陈金飞老师等恩师们,忘不了亲爱的大学同学们以及和他们一起走过的大学四年美好时光,更忘不了那次改变我人生轨迹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如今的我已经开始了第20年的教育生涯,很庆幸自己选择从事教育事业,今生无悔。其实,我对教育事业的选择经历过曲折。说来话长,我从小就树立了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理想,但当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却对自己的理想产生了动摇。我被录取的是政教专业,这是我当时不太喜欢的专业。在我的心目中,政治老师应该是伶牙俐齿、能言善辩的,而我高中毕业时却笨嘴拙舌。拿着录取通知书,我害怕了,于是作出一个决定:在大学里考研,脱离师范专业。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入学的第一天,蔡联群老师到寝室看望我们新生时,我就向他咨询考研的事情。有意思的是,两年后,也正是蔡老师让我去泰顺南院参加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使我重新回到“最初的梦想”。
1997年暑假,我的大二生活结束,我随温师院社会实践团来到泰顺县南院乡校参加支教活动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我的第一堂课。上课预备铃声响起,我从办公室向教室走去,远远地就听见教室里传来响亮的歌声。学生竟然用这么高规格的礼遇欢迎我这位新老师,我受宠若惊。虽然,后来我得知这只是学生们的课前一歌,但那一刻,我初次体会到了教育的幸福。课前一声整齐响亮的“老师好!”和全体学生90度的鞠躬,深深震撼到了我,我感受到了学生们给予我的莫大的尊敬。课堂上,孩子们清澈的眼睛里闪现着对知识的渴求,深深打动着我。
短短二十五天的时间,我感受到学生对我的尊敬和作为班主任的幸福,其中感受最深的要数家访。有一天,我们到一个叫朋家山的小山村家访。从学校到那个小山村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那一带的学生得知我们要去他们那里家访的消息后,那天一大早,就有三个学生主动到学校来迎接我们。其中一位叫魏士辉的学生特别热情,一到他家,他就叫他妈妈又是泡茶又是烧点心。我们很不愿意给家长添麻烦,就“威胁”他:“如果你再叫你妈妈烧点心,我们就马上离开你家。”他根本不怕我的“威胁”,双手死死拉住两位女老师,同时又叫他妹妹抱住我的大腿。经过我们再三劝说,他才肯罢休。后来那个村的家访全部结束,经过他家门口,他硬要我们停下,他爬上了门前的梨树,给我们三个老师摘了三个很大的梨子。在返校的路上,我感觉到手上的梨子沉甸甸的。
那次社会实践活动最令人刻骨铭心的是我们离开泰顺那天,学生们一大早就来到学校,来送我们。许多学生舍不得我们走,围着我们哭。汽车缓缓启动,车窗外的学生越哭越伤心,哭声越来越大。他们用颤抖的声音自发地为我们唱起了《祝你平安》。看着学生们哭,我的心里也酸溜溜的,眼圈随之开始发红。就在汽车开动的一刹那,离别的泪止不住从我的眼眶里夺眶而出。这个时候,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起来。汽车发动了,一些学生还追着汽车跑。
短短二十五天,我就体会到了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的幸福感。从那以后,我打消了考研究生的念头,决定把一生献给热爱的教育事业。
至2017年,我相识南院整整20周年。南院,一个令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多少次,我在梦里梦见它;多少次,我在给班主任们做培训时提到它。在我的心目中,南院是我的教育幸福的发源地。20年了,不知道南院、南院中心学校怎么样了?当年的学生又怎么样了?趁着国庆假期,我决定重访故地。
出发时,下起了中雨,不过路况出奇地好,一路畅通无阻,2个多小时就顺利到达泰顺县城,雨竟然也跟着停了。
当年的几个学生到大路上迎接我,可是我快到罗阳时并没有通知他们,只是按先前一位学生发的定位到达指定地点。他们几个折回来,最先从车上下来的是陶春晓。当年的学生中,春晓跟我的联系最多,她在平阳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曾来瑞安看过我。算起来也有十几年没见春晓了,不过我还是第一眼认出了春晓。她身后出现一个抱着小孩的男子,我问春晓:“这是你老公?”那男子抢过话茬:“这孩子是我姐的。”原来男子是陶武(当年叫陶大武),下巴蓄着一小撮胡须,我已认不出这位当年的学生了。他是春晓的堂弟,这层关系当年并不知晓。不久,两个女子一前一后向我走来,走在前面的,是魏春金,虽然20年未见,不过在微信朋友圈看过她的照片,我立即就认出了她。走在后面的女子很高,也是十几年没见了,印象特别深刻,我脱口而出“齐秋萍”。记得我参加工作后不久,秋萍和几位同学一起到我学校里,叫我帮忙在飞云为他们找一所学校借读。后来,在当时的段长池万村老师的带领下,到飞云镇中拿了几套中考模拟卷给他们。紧跟着的还有一个男子带着一个小孩,实在想不起他是谁了?春金介绍说,他是尚宽。看着尚宽的儿子,我仿佛见到了当年的尚宽。
吃完午饭出来时,又下雨了。我们一行人开始向南院出发。通往南院的路比起当年是好了很多,但是还是弯弯曲曲的。有意思的是,我们到达南院时,天公作美,雨停了。
站在校门口,整所学校几乎一览无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操场,当年的泥地操场已经变身塑胶操场,简直是天壤之别。校园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人们常说“物是人非”,可是在这里,人早已不是以前的人了,物也不是20年前的物了。我努力寻找当年的影子,还特地从手机里翻出当年的合影,作为合影背景的大树不在了,那排木结构的两层宿舍楼也不见了踪影。不过,当年我们上课的教室还在,我们欢喜地凑近教室。透过窗户往里看,桌椅很新,也有多媒体设备。本想进教室看看、坐坐,陶武去跟门卫要钥匙,无果。我们只好在教室门口合了个影,留作纪念。东海教学楼还在,春金说,东海教学楼前的柳树是他们初中毕业时种下的,我们就在柳树下跟东海教学楼合了张影。
除了当年的教室和东海教学楼外,其他的都已跟过往无关。我的心里很矛盾,一方面为学校的发展变迁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却为逝去的属于当年的我们的东西而感到惋惜。有一幢四层楼是我们回去后新建的,是这里的最高楼,我一层层上去,每上一层,俯瞰一下校园,拍一下整座校园。我看了又看,拍了又拍。
出了学校,我又让他们带我到南院村子里转转。我想去看看当年我们洗澡的小溪,到了小溪的下游,由于路不好走,我们就没有上去了。我又去了当年的南院乡政府,现在变成了社区办事处。当年我们吃饭的小平房不见了。我们去找当年我们住的小旅馆,那条街变了,看不到当年的模样了,不知道是当年的房子拆了,还是我记错了。在南院村子里逛了一圈,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院。
纵使离别多年,终相聚于此。
{烙印}
难忘南院!
难忘那激情燃烧的支教岁月!
难忘那份美好的师生情谊!
印象法政
作者简介
孙有新,1999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政治历史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高级教师,瑞安市第五中学政治教师,热爱班主任工作,大学毕业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秉承“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教育理念,坚信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创造幸福、传播幸福、享受幸福的事业,致力于班级“幸福文化”建设,曾荣获浙江省师德楷模、温州市名班主任、温州市最美老师等荣誉称号。
联系方式:13806806747
图文来源:孙有新
本版排版:吴雨露
审核老师:林钦 严玲红 孙德升
期待和你一起成长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