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弘泽,我校人文学院2013届历史学专业校友,珠海边检总站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执勤五队民警。
“兰,我可能要被隔离了,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等疫情过去,我就娶你,可好!”珠海边检总站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执勤五队民警吴弘泽在电话中对女朋友薛美兰说道。
23点到凌晨3点,一场无声的“战斗”
1月27日,大年初三晚上23点,150余名重点疫区旅客从境外回来,途径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入境。既要有效安全防护,又要确保旅客顺利入境,吴弘泽所在的五队所有人严阵以待,现场拉起了长长的警戒线,口岸检疫人员更是戴着头罩、口罩、防护面罩和手套,层层防护。
同事为吴弘泽穿戴防护装备
“入警以来,我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面”,吴弘泽回忆当时的场景,“不紧张是假的,但这时,警察不能慌!”很快,吴弘泽就坐上验证台,由于当时防护设备有限,他只戴了手套和口罩,但在他看来,当前这些都不重要,因为验证台就是他的阵地,阵地当然要守好。
他坐在那里,很快进入状态,表情坚毅地忙碌起来。接证、查证、还证,吴弘泽娴熟地查验着,一个个旅客从他的通道鱼贯通过。一切井然有序,只是比平时多了一份小心翼翼。
吴弘泽和薛美兰生活照
冬季的深夜,人工岛上海风呼啸,比市区多了几分阴冷。从23点到凌晨3点,漫长的4个小时,吴弘泽和同事们一刻都没有停歇。
“除了坚决完成查验任务外,看着面前忧心忡忡的同胞,吴弘泽内心又多了一份酸楚。他查验的第一批旅客是1月19日出境的一家六人,母亲首先带着孩子走到验证台前。看到护照签发地点,吴弘泽本能的问了一句:“哪里人?”“武汉”。
“那位母亲的回答很小声,声音很轻很细,却像针头一样刺碰到我的神经。”
吴弘泽镇定地点点头,快速办理完手续,交回护照时,特意起身,简短有力地说了一句:“欢迎回家!”他希望这句话能给予同胞温暖,哪怕只有一丝丝。
“逆行”情侣 待疫情过去我就娶你
“美兰,我可能要被隔离了,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第二天一早刚下勤,吴弘泽就打电话给女朋友薛美兰,“我想好了,等疫情过去,我就娶你,可好!”
2020,爱你爱你。一场疫情让吴弘泽体会到了人生多艰,生命可贵。时光匆匆,珍惜爱你之人。
吴弘泽在查验旅客
“嗯,我等你。如果你被集中观察,五队的阵地还有我守护。”面对吴弘泽的真诚告白,即使是在疫情阴影笼罩下的灰色春节里,独特的浪漫也让薛美兰留下了幸福的泪水。
缘分让两人相识。2018年9月20日,港珠澳大桥开通前夕,吴弘泽从拱北边检站被调配至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工作,同日,深圳边检总站支援珠海总站民警薛美兰也到大桥站报道,俩人被分配在执勤五队工作。吴弘泽第一眼看见这位师妹,就喜欢上了。但憨厚的他并不擅长追求女孩子,小心思反而很快在队里曝光。
“拿出你‘熬’历史能把头发敖光光的韧劲,就一定能把师妹追到手。”面对同事突如其来的调侃,吴弘泽颇难为情。
历史学专业的吴弘泽知识面甚广,经常给大家讲授党史中国史,在拱北边检站一队工作时,还曾主讲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党课。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学习太过刻苦的原因,他过早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秃”如其来90后。
但实力出众的吴弘泽很快真的和师妹走在了一起。而且,薛美兰在支援期到后,为了和吴弘泽在一起,放弃了在原单位工作多年的基础,毅然选择调入珠海。俩人共同奋斗在边检执勤一线,一起守护着港珠澳大桥平安畅通。
俩人虽然在同一个队,却常常不在同一个班组。24小时通宵倒班的执勤模式,让他们常常只能在交接班时见上一面。一起相处的时间少了,对彼此的牵挂却更多了。每当对方上完通宵班回家,另一半就会做好“接驾”准备,早早备好早饭,在对方补觉时,安静在家,不发出一点声音。
薛美兰在执勤一线
“最多的交流方式是电话和微信。”薛美兰表示。疫情发生后,彼此之间最多的嘱咐就是要戴好防护装备,下台勤洗手。
一场疫情,一次考验,没有轰轰烈烈的海誓山盟,却有一路相扶的理解与支持。所幸的是,吴弘泽当晚查验的旅客并没有被确证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病例,连日来,俩人继续战斗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防控疫情的第一线。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那里曾经点起国民大革命的烈火,燃烧全国;那里曾是抵抗日寇的堡垒,坚如铁石;那里是抗击97洪水的主战场,鼓舞人心。相信这次,武汉人民一定能战胜疫情!”吴弘泽告诉记者。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