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大教育基金会
|
温州大学
|
校友数据库管理
|
校友平台管理
校友首页
聚焦温大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校园地图
校园风光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母校新闻
校友新闻
校友组织
地方校友会
学院校友会
校友捐赠
支付宝捐赠
微信捐赠
捐赠榜
捐赠项目
知名校友
学术类毕业生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校友期刊
期刊浏览
在线投稿
在线征订
校友服务
返校指南
招生培训
资料下载
校友之家
联系我们
校友办
各学院
校友卡办理
校友卡办理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母校新闻
校友新闻
母校新闻
当前位置:
校友首页
>>
新闻动态
>>
母校新闻
>> 正文
特别策划(六):我校教育国际化工作巡礼
发表时间:2012-11-14 00:00:00 文章来源: 流览量:
“喜迎十八大 奋进·六年”特别策划
我校教育国际化工作巡礼
两校合并以后,我校正式设立外事处与港澳台事务办公室,2010年学校将华侨事务也归入其职责,形成了现有的温州大学外事处(港澳台侨办公室)。两校合并之前,两校也有个别对外交流活动,但数目较少,规模不大,多为联络性交流,工作职责分别隶属于院办和校办。
自正式设立外事处和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后,学校着眼全局,顺应时势,逐步积极、主动地拓展对外合作交流工作;交流深度和项目层次均得到逐步提升。自2010年下半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两份纲领性文件以来,我校紧跟教育开放的大形势、响应中央与地方政府号召,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创新举措,将我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进一步推向新高度,使我校教育国际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总体情况
目前我校已与12个国家和地区的45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自2010年以来新增16所。2011年以来,我校接待国外团体、高等院校来访75批289人次;与国境外友好合作院校签署合作交流协议15份。对外交流与合作形式主要包括短期交流生(含短期文化夏令营与冬令营、带薪实习)、中长期交换生(含非学历项目与学历项目)、教师交流与培训(含教师访学、教师与管理人员培训)、共同学历项目(含2+2、3+1、3+1+1等联合培养模式)、合作科研(含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国际学术会议)、中外合作办学学历项目等。
学生交流主要包括短期交流生与长短期交换生。自2011年以来,我校有116名学生参加校际交流项目。其中,37名学生参加本科层次交换生项目(9名在中国台湾云林科技大学,8名在中国台湾大同大学,7名在台湾铭传大学,2名在台湾华梵大学、2名在日本广岛大学,2名在日本石卷专修大学,6名在韩国京仁教育大学,16名在韩国大真大学,6名在韩国木浦大学,3名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戈分校,2名在加拿大英属北哥伦比亚大学);10名学生参加硕士层次交换生项目(在中国台湾东华大学);18名学生(另有2名带队老师)参加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大学暑期美国英语强化及文化体验夏令营,17名学生(另有2名老师)参加日本石卷专修大学暑期文化交流夏令营;6名学生参加世界温州人联谊会交流项目赴香港参观考察。另外,2011年我校还接收6名日本学生(日本石卷专修大学交换生4名、语言生1名,石卷市派出的学历生1名)在我校交流学习。2012年暑期,我校派出18名学生赴我校友好学校日本石卷专修大学参加文化交流夏令营;同时,接收近20名日本韩国学生来校参加短期文化交流夏令营。我校力争在“十二五”末,使有海外交流学习经历的在校生比例达到4%,建设学生国际交流学习平台,综合拓展和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与竞争力。
在全面开展学生交流的同时,我校也不断建设国际化教学与管理队伍,适应学校国际化发展需要;提升教师及管理队伍的国际化素质,形成全球化发展理念。一方面,吸引友好合作院校著名专家学者来我校任长短期专家,配合学校“客座教授”、“荣誉教授”等柔性人事机制,凭借“侨”、“海”区位优势,加强引进海外华人学者来校工作,并与我校师生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另一方面,配合“浙江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和学校“骨干教师国际化发展计划”,创设多种形式的平台和途径,选派政治可靠、业务过硬、品教兼优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研修,追踪学科前沿,拓宽研究视野,并将其及时转化成为课程内容与自编教材。此外,有计划、有步骤地支持院系、部门的管理骨干出国研修并在国外一流大学兼任管理工作。目前为止我校已开办和计划的教师队伍出国研修深造项目主要包括:(1)2010年8月,美国为期4周的“英语教师培训项目”;(2)2011年10月,香港大学为期10天“温州大学教学管理干部香港大学高级研讨班”;(3)2012年11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为期15天的管理干部培训;(4)2012年开始,实施干部海外高校挂职项目,拟每年派两名处级干部和两名科级干部赴国外友好学校挂职。力争在“十二五”末外国文教专家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8%;鼓励学科发展急需、具有发展潜质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研修,提升中青年教师的国际化能力和水平;力争在“十二五”末专任教师具有海外三个月以上学习工作经历者比例达到30%,可用外语授课的骨干教师达到80名。
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特色及亮点
在努力开展学生与教师交流的同时,我校也不断努力建设中外合作办学特色项目,有效利用国境外优质资源,使学生不出国门就能够获得“留学”经历;努力吸引海外学生来校就读,营造学校更好的国际化氛围,使学生感受日益浓厚的多元文化环境;充分利用温州侨海区位优势,开展华侨研究与华文教育,不断深入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的开展,开拓传播汉语语言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华文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同时大力发扬传统民俗文化发绣艺术,重视艺术文化交流走出去。以下主要从我校中丹教育合作项目、留学生教育工作、华侨华人研究、华文教育、发绣和民俗艺术五方面展开介绍。
(一)中丹教育合作项目
由温州大学与丹麦尼尔斯布鲁克哥本哈根商学院合作举办的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批准书编号:MOE33DK2A20111131N)。该专业是我校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学历教育专业。该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98名,其中包括1名华侨留学生和6名进修生(只拿丹麦学位)。未来三年将逐年增加招生数量,预计至2015年在校生规模将达到300人左右。该项目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专业代码:110202H),列入浙江省高考招生第二批次录取。学生毕业时可申请获得温州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管理学学士学位以及丹麦尼尔斯布鲁克哥本哈根商学院的国际营销管理专业学士学位证书。根据“厚基础、强专业、会英语、能创新、重应用”的培养原则,设置本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就读该专业的学生可以享受中外教师合作授课、中欧两地专业实习以及符合欧盟标准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不出国留学”的目的。本项目运行一年多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英语教学成效和国际化专业特色。由于从新生入学伊始就采取专业课程全英文或双语授课,同时,实施包括外教口语课在内的英语强化课程教学,2011级学生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达到96.97%(仅一人由于耳机故障未通过),其中约四分之一的学生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该项目首创的中外教师合作全英语授课模式,既强化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又锤炼了一支能用英语或双语授课的国际化师资团队。迄今为止,已经通过聘请上海中外合作专家、丹麦教学法教授和丹麦暑期培训班等形式对我校首批国际化课程教师进行了课程培训。眼下,本项目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该项目的主要特色包括建立国际化课程师资库和建立中丹一对一国际化课程教师培训体系。
同时,过去几年里,我校在与美国肯恩大学多年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市政府,以超常规的速度申请报批并创建温州肯恩大学。2012年的招生和教学先在温大南校区9号楼进行,2013年整体搬入新校区。目前开设的三个专业为经济学(国际金融方向、国际会计方向)、英语(含国际商务英语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传媒技术方向);招生人数205人。温州大学是申报审批材料准备、大楼改进方案、专业论证、招生宣传的主力军。
(二)留学生教育工作
我校留学生工作总体发展较快,留学生规模逐步稳定并进一步扩大。如2011年共招收来自荷兰、捷克、肯尼亚、法国、俄罗斯、印尼、南非、孟加拉、几内亚共和国、墨西哥、奥地利、德国、马来西亚、加拿大、日本、加纳、尼日利亚、美国、乌兹别克斯坦、伊朗、韩国、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西班牙、泰国、哈萨克斯坦和意大利等27个国家的留学生170人。相比2010年长期生提高了69.3%,留学生专业和学历生数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争取到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39,300元,省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30,000元。学院努力创建温州大学留学生学历教育基地,营造温州大学的多元化国际氛围,力争达到文化的双向交流。2012年招收留学生145人。
针对海外温州人数量庞大的特点,积极开拓华裔留学生教育,将留学生教育与合作办学相结合。2011年启动海外温州人读温州大学拿中美本科双学位项目,并赴欧洲宣传,这是温州高校首次开设的华侨子女全日制本科班。2011年9月,我校国际合作学院新招5名攻读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的华裔学生,并独立成班。
学院高度重视留学生招生工作,利用与国外的校际关系,设立专项奖学金,吸引国外兄弟院校的学生前来就读,如海外合作的泰国东方大学孔子学院;利用孔子学院奖学金学生来扩大我们的留学生队伍;利用网络广告,增加宣传和招收留学生;加强与各海外中介的联系和合作,稳定增加留学生人数;利用华文教育资源,如华文教师培训和寻根之旅夏令营的关系资源网,开拓华裔学生和当地留学生的市场。
在常规管理中,非常重视留学生的年龄层次、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同时,我院重视培养留学生的文化涵养,通过各种活动促进与中国学生的交流。为了帮助留学生克服文化障碍,丰富课余文化生活,让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 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积极地为他们创造了许多体验式学习的机会。组织留学生参观奥康集团、赴雁荡山语言实践、参加学校、学院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3月份至今,组织留学生活动达到了15场,做到了每月有活动,每学期有特色。
在积极推进我校国际合作学院留学生工作开展的同时,我校鼓励更多的学院发展留学生教育,形成一主多辅的留学生教育新格局;力争在“十二五”末,外国留学生比例达到4.5%。
(三)华侨华人研究
据统计,海外温州人、温籍港澳台同胞有近50万人,分布在8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法国、美国、意大利的温州人数量最多。他们已经从初期经营餐饮业逐步转向外贸等各行各业。为了更好了解温州华侨华人在意大利普拉托的生活生产现状与当地社区与政府的社会融入问题,我校于2007年与世界名校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展“普拉托的中国人”研究项目。此次牵手,是温州首次与国际科研力量合作,组成学术团队开展科学、系统的海外温州人研究。两校就中国移民生活方式对普拉托多元文化的影响、普拉托中国人对当地发展的影响、普拉托中国人和温州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开展经济、社会、文化全方位研究。从2007年开始,两校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世界温州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五届 “普拉托的中国人”专题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世界温州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第五届“普拉托的中国人”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0月在温州成功召开,有来自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美国等国的近20位海外专家学者以及40多名来自国内高校和华侨研究所的研究员参会,参会学者宣读论文三十余篇,就普拉托华侨华人研究以及世界温州人研究的最新研究数据和成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四)华文教育
在华文教育方面,我校于2001年成为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自200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八次“中国寻根之旅”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共有近千位来自16个国家的华人、华侨子女参加了夏令营的中文学习和文化考察;2008年起接受省侨办和国务院侨办委托培训国外华文教师。具体活动如下:
1. 发挥华文教育基地优势,成功打造温州侨界品牌项目。温州大学作为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整合各学科优势,利用全校教师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和地方优势,结合温州海外移民群体华文教育的实际要求和新特点,开展海外华文教育教学模式、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理论研究工作,创新并开拓各类华文教育实践性项目。自199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温州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参加营员累计达1300多名。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效地促进了温州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今,温州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已经成为温州侨界的一个品牌项目,赢得了温州海外华侨华人的普遍欢迎。
2. 关爱侨界儿童,传承中华文化。“寻根铸魂 留守圆梦——温州大学‘关爱侨界儿童’系列主题文化活动”以温大师生为依托,以关爱侨界儿童、传承中华文化为主线,以海外侨界儿童“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和“关爱侨界留守儿童活动”为载体。该活动以搭建起伟大祖国与海内外侨胞情感联系、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桥梁和纽带。12年来,参与“关爱侨界儿童”系列主题文化活动的儿童已达5000余名,“关爱侨界儿童”系列主题文化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志愿者精神的丰富底蕴和博大内涵——自觉能动的自主性、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扶危济困的慈悲心、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活动中得以充分展现。该校园文化品牌在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评选活动中,名列本科院校组第三名,并被推荐参加教育部2012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
3. 发动广大海外侨胞,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是2009年温籍台胞何纪豪出资成立,旨在为家庭贫困的唇腭裂儿童提供免费治疗。2010年7月,“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唇腭裂儿童心理辅导站”落户我校教师教育学院,成为全国高校中首个专为唇腭裂儿童提供专业日常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的心理辅导站。为了全方位救助全国贫困唇腭裂患儿,我校加入了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并每年举办一期为唇腭裂儿童开展心理辅导的夏令营活动,现已成功举办了四期。
(五)发绣和民俗艺术
温州发绣是浙江省著名的特色传统工艺品种之一,它源自元代传统工艺并施以创新手法,其鲜明的地域特色、精湛的技艺和恒久的收藏价值备受瞩目。1991年,温州师范学院(今温州大学)成立了温州市人像绣研究所(今温州市发绣研究所),发绣艺术的创作研究更上一层楼,20年来佳作迭出,获得包括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等诸多荣誉。在政府部门和温州大学的关心支持下,“发绣外交”硕果累累,作品先后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荷兰、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多次作为国礼赠予外国元首,深受好评。同时,温州市人像绣研究所对外接待各方来访者参观并承接国礼、省市政府礼品、其他单位和个人高级礼品定制业务。我校发绣艺术创作团队目前包括以孟永国先生为代表的4名艺术家。
温州民俗博物馆是温州市政府与温州大学与2008年联合创办的一所市级专业性博物馆。本馆通过民俗文物和民俗事象的展示来反映温州当地的民俗传统文化,它的成立即保护温州民俗文物和文化,又宣传了温州地方优秀民俗文化,还能为大学、中学、小学的学生提供一个乡土教育的基地。温州民俗博物馆也是我国高等院校的第一所民俗博物馆,它借助温州大学民俗学科的平台,利用其科研成果,再现温州地方民俗事象,让学生们对温州民俗文化有直观的感受,这也加强了温州大学民俗学学科的建设,提高了学校本科教学的质量水平,拓宽了学生的素质。我校民俗艺术中,赖施虬先生的剪纸艺术闻名中外。
2011年8月,我校发绣研究所孟永国、万升平和民俗博物馆赖施虬等4人组成的温州大学民间工艺美术代表团应泰国国家科学博物馆和泰国东方大学邀请赴泰国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代表团先在曼谷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参加由泰国国家科学博物馆主办的“2011国际科学和技术博览会”,泰国王室成员诗琳通公主亲临现场,对我校发绣艺术和民俗工艺极为称赞;展演也受到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2012年8月,我校发绣研究所所长孟永国和民俗馆馆长赖施虬应邀随中国友协文化代表团访问欧洲,参加第四届中欧文化论坛。我校发绣、剪纸艺术亮相欧洲,进一步弘扬了中国民间艺术,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提升了我校国际影响力。他们在访问期间,参与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进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演示,与欧洲国家的艺术家进行交流与切磋。同时,他们还走进课堂,为学生们演绎中国民间艺术,让外国学生们感受到中国民间艺术的奇妙和精彩。此次,两位教师的出访,很好的展示了我国伟大的民间艺术,尤其是温州的发绣和剪纸艺术,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上一篇:
推进课堂教学创新 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我校启动教改示范课观摩与研讨活动
[返回列表]
[打印本页]
下一篇:
我校参加2012年中国(温州)激光应用创新大会
聚焦温大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校园地图
校园风光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母校新闻
校友新闻
校友组织
地方校友会
学院校友会
校友捐赠
支付宝捐赠
微信捐赠
捐赠榜
捐赠项目
知名校友
学术类毕业生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校友期刊
期刊浏览
在线投稿
在线征订
校友服务
返校指南
招生培训
资料下载
校友之家
联系我们
校友办
各学院
校友卡办理
校友卡办理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
技术支持:
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