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四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殷切希望: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部署,广泛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共铸青春中国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金秋读书节、师生文化节等文化活动;积极推进阳光体育,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活动;立足传统活动的“转型升级”,探索校园文化校地对接共赢,共惠及学生3万余人次,校园文化不断繁荣,文化育人成效显著提升。”
——校党委副书记赵敏
自1992年开始,我校已经连续举办25届校园文化节活动,校园文化节为全体师生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和提升素质提供了良好平台,在文化节活动中,全校师生以繁荣校园文化为己任,为学校建设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我校第二十五届校园文化节于4月启动,历时两个多月,学校各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数十项校园文化节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激流拍岸,创新与创业同行
十年磨一剑,妙笔著华章。长期以来,我校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协同服务地方,并将温州创业文化基因和温州人创业精神,嵌入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我校创业人才培养学院于众创空间举办“创客学堂——聆听创业的故事”系列活动,分别邀请温州捷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谷雨、浙江省义乌市业凯范集团董事长范业凯以及“一周CP”负责人潘智翰等作创业故事分享。此外,还举行“温州大学-231企业家演讲会暨2017首届‘创业路,创业梦’毕业季主题演讲”,鏖战商界的50余名企业家精英们和学生代表齐聚一堂,话创新,讲创业。学生创业代表崔晨阳的创业经历,“致远会”会长陈晓宇的“企业,存在着一种使命”,初心会联合发起人、企业家杨卿的“创业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活法”,都引来现场阵阵掌声,金句好词俯拾皆是。
追溯文化,传统与现代共演
穿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长廊,回首历史长河,中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经坎坷,绵延不绝,在斑驳的老墙上静静绽放泫然的美丽。 褪去华衣的文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来未断的薪火。我校第十五届百年语文系列活动启动以来,参赛者“初上讲台”,尽显学子初为人师的风采; “文化长廊”里展现学子文化底蕴,沿着历史的长廊采撷文化明珠;温州诗词大会则让来自不同高校的同学们为诗词盛宴相聚一起……温大校园,诗意冉冉。 提到传统文化,没有比传统节日给人的感触更直接了。“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超豪学区的端午节游园会上,做香囊、端午知识问答等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 诵读经典,传承文化,中华文化在传统节日里,在汉字里,更在一声声深情诵读里。溯初学区团工委-学生会在世界读书日与校园广播电台联合主办了朗读者活动,活动围绕“诉情怀-我与溯初如诗的青春”和“颂传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两大主题,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 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元素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步青学区的感恩季系列活动征集了以感恩为主题的文字、照片、微电影,让学生向父母、亲友表达感恩之情。在学校第六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中,优秀导师的科研精神及人格魅力令人动容,浓浓师生情让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为之感动:法政学院刘玉侠老师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中依然不忘自己的学者身份和社会使命,亲自带领学生深入各地对农民工现状进行调查;化材学院杨植老师在得知学生病重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为其垫付医药费并一直关注、关心其治疗情况;音乐学院乔志亮老师关心学生生活,被学生亲切地称为“乔爷爷”……生活需要感恩,一颗感恩的心让一切变得更加美好。
初展技能,专业与实践并肩
学校注重专业求是、致用,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创新,营造校园内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 法政学院主办的法律文化月系列演讲赛、辩论赛,引导师生认真学习和宣传民法总则,深刻理解和把握民法总则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进一步提高法律素养。其中,“温州大学第三届趣味辩论赛——寻找最会说话的人”在法政学院仲裁庭进行首轮选拔,“男女平等or男女不平等”、“朋友圈要屏蔽父母or朋友圈不要屏蔽父母”等辩题聚焦当下社会问题,引发热议。此外,法政学院2016级演讲比赛选则用自己精彩的演讲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认可。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