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母校新闻
当前位置: 校友首页 >> 新闻动态 >> 母校新闻 >> 正文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阶段论中国表述的当代意义

发表时间:2017-12-12 21:19:52    文章来源:    流览量:
  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阶段论的中国表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阶段论的中国表述就是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的一个重大的标识性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准备把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行动指南、发展主题、发展目标和治国方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论的概述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将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分为“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恩格斯晚年也阐释了同样的看法,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当看成是一个经常变化不断改革的社会”。
  列宁最初曾将社会主义分为最初阶段、低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后来又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在《国家与革命》中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把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学说史的重要贡献。
  二、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阶段论的中国表述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把社会主义区分为“建立”和“建成”两个阶段。在1958年的郑州会议上他提出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概念,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文革”后,邓小平和叶剑英等分别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做了创新阐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党的十二大报告和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分别重申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了完整、系统、深入的阐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 超越这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五大报告从九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做了更加全面的概括。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当时中国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阶段论中国表述的当代意义
  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在于,深刻认识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新“三步走”复兴目标,坚定“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期实现。
  1.每一个历史阶段有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我国社会当前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当下最大的实际。自1956年党的八大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确定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的60多年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未发生重大转变个。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是基于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未变的前提下作出的新论断,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关注的光圈变大了,问题的对焦却更精准。
  2.每一个历史阶段有每一个历史阶段的行动指南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每一个历史阶段和重大实践都呼唤并产生重大的理论成果。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和探索阶段,诞生了毛泽东思想,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直接理论来源。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推进阶段,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立了科学发展观。这些标志性的理论成果,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3.每一个历史阶段有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主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起就确立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围绕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主题,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推进阶段,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主题,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提出并实施了一些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4.每一个历史阶段有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
  恩格斯在100多年前说过“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是不可战胜的。” 科学的奋斗目标是历史的、现实的,更是指向未来的。党的十九大告基于我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每一个历史阶段有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治国方略
  改革开放40年来,党带领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实施不同的治国方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特征,目的就是要牢固树立“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