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讲话精神,“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学校建立党委统筹挂帅、分管领导牵头执行、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组织架构,对“教书育人”工作进行总体部署。今年7月以来,学校制定《温州大学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通过全方位教学设计、全过程引导推进,将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育教学,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身。
12月22日,“课程思政”工作推进会在岩松堂白鹿厅召开,校党委副书记牟德刚,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课程思政”试点课程负责人参加会议,党委委员、宣传部长潘玉驹主持。 “春风大胆去梳柳,夜雨瞒人来润花”。会上,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彭小明教授作“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与方法”专题报告,详细叙述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并结合实际课程案例,论述如何将德育融入专业课程中去,对“课程思政”的实施作深入思考。 学校教学督导室主任冀桐就督导听课情况向与会人员进行反馈。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杨立淮、商学院周建华老师、美术与设计学院张晓剑老师、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余小春老师围绕本专业“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建设情况,提出了“师生共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化”“教学团队和支部建设相结合”“在美学中融入中国史”“专业知识教授与社会时事、激励教育等元素紧密结合”等观点,就试点课程工作推进以来,对“课程思政”的思考和具体实践作交流。 牟德刚指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的有效途径,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全课程、全员育人”理念的贯彻落实,必须“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他进一步指出,“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牟德刚提出,通过“课程思政”建设,要把德育的核心内容有机分解到每一门课程,充分体现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 会议还就进一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工作作部署: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认识,对专业老师要进一步发动,对学生要进一步宣传教育,对公共选修课等空白点要加强督导,教研室对本专业的功能定位要研究、分析和分享,避免元素重复、架空和碎片化。二是要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倡理工科教师多阅读人文社科类的书籍,人文类教师多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思政专业类教师对“课程思政”要起到学科支柱的作用,为“课程思政”工作的实施、研究和创新提供技术支撑。三是有关单位要积极探索,加快建设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公选课、通识课,加快价值建设标准,开拓建设中国系列品牌课程,动员名师多开课,动员教师开好课。 据了解,经过一年时间的课程思政试点工作,到明年九月,学校将全面铺开“课程思政”建设。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