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校党委副书记 牟德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在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据高校实际情况,力争达到最佳的师德师风建设效果。
首先,要有严格的制度规定。
师德师风建设需要规章制度保驾护航,规章制度是对教师行为作风的规范,也是对教师的言行的评判标准。多年来,我校先后制定了教师准入制度、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健全集监督、考评、奖惩为一体包括师德一票否决的工作制度。从教师入职开始,就考察个人素质和道德品质,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学校面对全体教师有计划、有量化地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培训,增强教师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意识,使其更好地投入教育事业,自觉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中来,同时把监督、考评、奖惩的工作制度与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挂钩。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所有的制度都要真正落实到实处,“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既要公正严格地对待每位教师,激发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也要促进教师深入领会个人综合素质对自身发展及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其次,要有日常教育督导。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座谈时,提出做一名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做到这四点要求,关键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身为教师的必备素质,是教师高尚的精神追求。这些年我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与教育的活动,让教师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来,诸如“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喜迎十九大 共筑中国梦”、“喜迎党代会 共创新辉煌”等系列活动。同时牢牢抓住纪念日、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只有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核心价值观才能切实扎根在教师的思想观念中,真正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中。
再次,党员干部必须先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根据中央的部署,先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党员干部作为高校的骨干力量,肩负着高校稳定发展的重担,是教师群体的先行者,要以身示范,树立榜样,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的座谈会上说:“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树立“四个自信”意识,牢记党的宗旨,做广大师生的公仆,做师德师风建设的模范型,甘于奉献、敢于承担责任,勤勉敬业、精益求精、清正廉洁。党员更要善于深入教师群体、学生群体,与师生交流互动,以自身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感染、影响师生。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