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和培养党员是传承党的事业和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温州大学超豪学区党委始终从党的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在党员发展工作的前、中、后等关键环节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开展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在扎实的党员发展教育工作基础之上,超豪学区学生第一党支部于2017年6月被温州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市级联系点,是全市唯一一个学生党支部的联系点。
一、入党前——“实”字打底,把好“培养考察关”。
与时俱进,培养“实”。支部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通过“微镜头”“微分享”“微党课”“微视角”“微公益”“微服务”的“微系列”活动实现,前四个“微”活动注重思想教育引领,后两个“微”活动注重实践考察,辅之以严格的考勤制度、积分考核制度,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纪律意识和政治意识。“六微”活动的主题和内容,紧扣理论时事热点。入党积极分子在每次活动之后,将心得体会记入《入党积极分子记实手册》,避免了思想汇报的“假、大、空”,切实提升思想认识。
强化责任,帮带“实”。支部指定两名正式党员担任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并严格规定了培养联系人的工作职责,要求培养联系人每个月至少联系入党积极分子1次,面谈每学期不少于2次,培养记录计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日志》。除谈话之外,培养联系人要批阅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指导积极分子填写各类党建材料,每学期向党支部汇报积极分子培养情况。
积分管理,考核“实”。入党积极分子每学期要参加各个微系列活动并获得相应积分,每名积极分子要达到20个“微积分”才能考核合格。对参与学习、教育、服务活动懈怠的积极分子,实行支部书记谈话制度,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做出严肃深刻检查和整改。态度不端正、整改不到位的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予以清退,实行动态化管理,畅通“出口”。
二、入党中——“严”字把关,把好“党员入口关”。
量化考核,标准“严”。根据《温州大学学生党员发展具体标准(试行)》,对积极分子工作能力、群众基础、学习能力、思想品德四个方面量化打分。同时通过三个测评,全面调查群众意见。一是对积极分子所在寝室进行《寝室问卷调查》,二是对积极分子所在班级进行《民意测评》,三是全面征求该积极分子的班主任、学院、学区辅导员的意见,填写排序测评表。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有宗教信仰倾向”“党章考试不合格”一票否决。
党性修养,答辩“严”。发展对象候选人要参加党性修养现场答辩会。答辩会由本支部的全体正式党员和支部指导老师担任评委,通过设问、追问等形式,深度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和党性修养。答辩分数计入最终量化考核表。
严谨挑人,酝酿“严”。在量化考核、现场答辩、群众测评等环节之后,召开党支部发展对象人选酝酿会议,充分讨论每一个发展对象候选人的综合表现,投票确定发展对象最终人选。得到赞成票数超过五分之四且没有反对票的入党积极分子才能确定为发展对象,为支部接收预备党员大会奠定统一的思想基础。对有争议的、无法达到赞成票数要求的发展对象候选人,再次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具体情况,讨论透彻,形成统一意见。
三、入党后——“做”字当先,把好“作用发挥关”。
一部一岗,勤于实践,“做”好服务。超豪学区10个学生支部,每一个支部都有一个服务阵地,每一个党员都能积极参与,服务学区师生,实现一部一岗。在校内,学区事务大厅的党员服务岗,实现场地申请、成绩打印等一站式服务;多功能生活服务岗,提供失物招领、信件转送等贴心服务;自行车库党员服务岗,党员轮流值班,保障了车库秩序井然,是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平台。在校外,超豪学区党委于2018年4月与茶山高教博园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创建党员教育实践基地,学生党员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助力社区党建工作,深入基层,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亮明身份,联系群众,“做”好榜样。在学区楼道专设“楼层党员亮相牌”,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每一名党员联系一个新生寝室,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设在楼栋的党员服务站,实行学生寝室的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开展学业困难结对帮扶活动,将服务平台进一步前移到楼栋和寝室。明确学生党员在预备期内必须有15小时的服务时间用于寝室卫生和安全用电常规检查,促进公寓文明建设。开展楼栋“红马甲”活动,在新生开学、毕业生离校等安全隐患多发时期,党员轮班巡逻,助力学区安全稳定。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之于高校育人之目的,党的建设之事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校党委“支部建设年”的六个标准化建设,也高度强调了“党员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性。超豪学区党委结合中央省市要求及学校部署,从党员发展工作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出发,提出“实、严、做”三字方针,通过六微十岗、党员服务站、党员“红马甲”等活动载体,形成“身边处处有党员、党员处处做服务”的良好氛围,是新时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有力探索。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