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同学风采
当前位置: 校友首页 >> 校友风采 >> 同学风采 >> 正文

叶正猛:新湖公益创新之路

发表时间:2022-06-06 14:20:43    文章来源:    流览量:

以下文章来源于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 ,作者浙江慈善

 


人物名片:叶正猛,浙江温州人,生于1958 年12 月,我校77级中文专业校友,高级经济师。现为浙江新湖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曾任共青团温州市委书记,洞头县委副书记、县长、书记,温州市委副秘书长,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浙江新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监事长。

 

记者:一走进这幢大楼,就觉得很有生气。你们获得的荣誉确实多,包括你个人的荣誉。你们名气很大,但是行事比较低调。

 

  

叶正猛:做得很不够!感谢各方面对我们的大力支持。你说的荣誉,企业做慈善公益这几年荣誉主要三个方面:一个是脱贫攻坚,一个是慈善公益,一个社会责任。这三大块,前几年我们都是顶格拿奖的。慈善公益是慈善公益政府最高奖——中华慈善奖,获奖项目是新湖乡村幼儿园建设暨怒江州全覆盖项目;社会责任主要是全国工商系统,一个是“万企帮万村”,一个是“全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与“全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百强”。

 

 

记者:全国脱贫攻坚这个评选历史上就是一次。我听说,社会组织全国是31 个先进集体、37 位个人,这份荣誉真是不容易!

 

  

叶正猛:我年过花甲,为能够参加这场伟大的大国攻坚而感到自豪。这个荣誉是属于新湖集团的。处于团结奋斗、蓬勃向上的伟大年代,我们只要努力付出,即使取得微小成绩,也得了肯定、赞赏和奖励。

 

01  新湖公益的三个特点

 

  记者:我们来谈谈新湖慈善基金会。

 

  

叶正猛:我们基金会成立于4 年前。做新湖公益我们时间就长了,做公益有27 年。上次论坛上,我说我们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新湖1994 年底成立公司,几乎同步开始做慈善公益了。1995 年初就出资参与发起设立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简单讲就是跟企业同步,企业成立之初就做慈善公益,这个一般企业是做不到的。

新湖集团老板黄伟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现温州大学)。早在1996 年,新湖向温州大学捐赠50 万元设立“新湖奖学金”,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2008年4 月,又向温州大学捐赠100万元,设立新湖大学生创业教育基金。2013 年,温州大学80 周年校庆,进一步加大对温州大学的慈善资助,捐赠2000 万元,设立新湖奖教奖学基金。这样一路支持,现在也一直在运作。

第二个是公益慈善足迹基本遍布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依靠公司业务特点,新湖公益足迹遍布全国。

第三个特点就是基金会成立以后,基金会的理事长是老板黄伟自己当的。基金会理事长由老板自己当,亲自把方向,这个几乎很少。因为法律有规定,基金会理事长跟企业规定不一样,理事长一定是法定代表,当了这个法定代表人不能再当其它任何组织的法定代表人。

 

▲ 新湖集团被评为“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董事长林俊波赴京受奖。

 

02  新湖公益的四个板块

 

  记者:这么多年新湖公益做了哪些慈善公益呢?

 

叶正猛:整个二十多年做下来事情做了也不少,归结起来相对还是集中的,就形成四个板块,叫做赈灾济困、脱贫攻坚(现在是乡村振兴)、扶智助学、公益创新。第一个叫“赈灾济困的新湖速度”。我们在几次大的赈灾捐款快速反应的事,比如汶川地震,我们第二天捐了1000万元。通过爱心基金会直接把捐款全额打到四川省政府。为什么捐得快?因为地震当天老板中午还在四川,地震时他在飞机上,下来以后得到大地震的消息后,就第一时间作出了紧急救助捐赠的决定。玉树大地震,我们捐了5000万元,第一时间启动了“新湖玉树地震孤儿救助行动”。还有温州、台州的台风灾害,台风登陆后的次日就向两市捐款各500万元,帮助家乡受灾百姓重建家园。

第二个“扶智助学的新湖计划”。这些年下来,教育助学这一块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包括温大、浙大,前几年的乡村幼儿园,还有一些其他的教育资助。最成功的是做新湖乡村幼儿园,我们叫“面上有力‘搭把手’,点上有效‘扶到位’”。面上已经涉及到西部6个省区,6个省区一起布点,比如世界第一高原的西藏帕里镇。点上的重点是在云南的怒江。为什么选这个?怒江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区域——“三区三州”之一。这是最穷的,我们最有必要去做的。所以我们有了一个想法,就是“怒江新湖幼儿园全覆盖计划”。从2017年我们刚进去的时候,怒江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不到60%,只有58.9%。国家要求入园率是85%以上。项目做了三年,到2020年国家宣布脱贫的年底达到89.96%,这个已经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了。怒江州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还从云南全省垫底跃升到各州、市的第一。去年入园率就达到90%多,大多数小孩都进了幼儿园。这个项目获得了第十一届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奖“中华慈善奖”。

第三个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新湖实验”。“万企帮万村”杭州对口帮扶的是湖北恩施州,我们在恩施土家族的山村搞了一个“新湖枫香河益贫乡村计划”。以“整村改造,整村脱贫”为目标,做“修缮民居、提升环境、完善设施,发展实业”四件事情,打造了一个环境生态优美、乡村产业兴旺、民族风情浓郁、百姓安居乐业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这就是我们做的一个实验,脱贫攻坚的样本。新华社、新京报等10多家媒体对项目进行了多角度的报道,被称“可复制可推广深度贫困村发展振兴的样本”。

在省内,省工商联倡导组织民营企业与26个山区县结对帮扶,助力26县跨越式发展。我们在对口帮扶的文成县也做了些新的尝试。由“新湖公益创新基金”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入公益帮扶资金首期180万元,在文成西坑畲族镇西坑民族村公益创新基金按“中蜂养殖折股量化”方案与中蜂养殖协会合作投资中蜂养殖;在二源镇湖田村首期按“花卉(金丝皇菊)种植股份合作”方案投资扩大金丝皇菊种植加工。钱是不多的,两个事情做得当地都比较满意。这个钱不是给老百姓,钱给到乡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再投到当地特色产业项目。这样,可以帮助地方把产业发展做大培优,村集体有收益,还帮助了一些低收入农户增收。

第四个叫“公益创新的新湖样本”,这个是徐永光讲的。除了扶贫攻坚、教育、脱贫这一块,公益行业本身也是需要推动的,可以叫“公益的公益”。我们做公益的公益,慈善的慈善。比如,早再2010年,我们就资助启动“基金会中心网”建设。

它最有成效的事情就是做基金会透明指数。“郭美美事件”以后,社会信任危机倒逼基金会解决透明度问题。我们最初出钱资助他们启动,现在这个系统已经成为慈善领域重要的基础设施。

再比如捐助5000万元助力设立中国第一家资助型大型基金会——中华儿慈会。现在中华儿慈会已经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慈善组织。还出资500万元支持设立省慈善文化研究院。出资摄制大型记录片《慈善的力量》,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探索慈善事业的整体运行机制、发展趋势和社会化扩展方式的电视纪录片。还有不少类似的其他项目。

 

▲党委书记邹丽华代表参加“爱心接力”的新湖员工再次向玉树地震孤儿捐款。

 

03  新湖公益的九个创新


  记者:我们感觉新湖公益创新这方面做得好,请你再作一些介绍。

 

叶正猛:我上次去讲课,讲了我们20多年总结出来九个方面的创新。第一个是公益新理念的实操。十年前,影响力投资和社会企业还是公益新理念,国外引进来的,基本在“纸上谈兵”阶段。新湖就大胆探索,创设了中国首家正式注册成立的人民币公益创投基金,开启“公益创投”的先河,助推了一批社会企业,成为影响力投资的拓荒者。

徐永光在《公益向右商业向左》的书中就讲,这个基金是“集企业慈善捐赠、基金会社会投资和专业社团管理于一体的,努力探索公益使命和商业模式跨界合作的创新”。

第二叫公益新模式的助推。这里所说的新模式的助推,是助力民间性、资助型的基金会——中华儿慈会的成立,间接地推动了基金会资助型运作模式,“开了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先河”。

第三条叫公益新形式的探寻。基金会的运作模式,过去标准说来说去两种模式:一个运作型,一个资助型。新湖做的既不是纯粹资助型,也不是纯粹运作型。运作型基金会所有项目都需要亲力亲为,全程自力策划、运营、管理;资助型基金会,要对申请资助的团队和项目进行全面的遴选,并对点多面广的项目施行全方位监管。而我们作为单一企业设立的基金会,人员十分精简,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的人力难以全部承受的。而我们又希望直接参与,要有实际“作”“为”。

要充分体现我们的文化、理念、战略,资助型难以实现;运作型又缺乏人力资源体系支撑。不拘泥于条条框框,怎么有效就怎么做,不经意间进行了探索创新,在具体实践当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新形式。

这个新形式,我自己取个名字叫合作型。合作型什么特点?合作型特点“以资为本、以智加持、与优合作”。大体上就是资金我们安排,以我们的战略为主,保持基金会工作的系统性,体现新湖理念,然后再寻找优秀的合作伙伴,也同时跟政府、优秀的公益组织团队合作。但不是全部交给对方,自身也参加一些运作,自由度、伸缩度比较大,既保持主导性,又聚合优势公益资源,又讲求有效性,实现优势互补。既吸收了运作型与资助型两个优势,又规避了两者的弊端。

第四个叫公益新工具的创制。公益新工具是什么?这个就是我们的“保险+期货”金融公益项目。创设具有公益属性的金融创新工具,参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核心就是服务农民增收,稳定产业发展。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谷贱伤农”,是解决农民稳定增收,缩小贫富差距的社会难题,也是公益领域值得关注的问题。

新湖最早在全国做保险+期货。“保险+期货”是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跨市场的一种金融创新合作模式,通过接地气的“保险”和专业的“期货”两种工具,打造出能服务田间地头第一线农民的风险管理模式,帮助农民稳定收入,不惧农产品价格涨跌风险,切实破解了农民增产不增收、价贱伤农的千年魔咒。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春贤来浙江调研慈善,我向他汇报了这个项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慈善法》执行检查的专题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新湖这一项目,称之为“公益创新”。去年底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等机构评为“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第五个叫公益新项目的争先。项目起到带头作用也是一种创新。例如,在长江源头,唐古拉山脉,最早有一批民间志愿者在那里做长江源环境保护,清理垃圾,叫“沱沱河长江源水生态拯救行动”,风餐露宿,非常辛苦。新湖最早出钱,在这里建立起了第一个民间组织为主体的保护站。这座被藏族牧民亲切地叫做“小布达拉宫”的小楼,成了志愿者从事长江源保护活动的大本营,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然后11年间,拓展开来,更多环境公益人士参与进来,整个长江源头再建起9个站点,6个驿站,1个保护站,1个观察站。

第六个叫公益新领域的涉足。这个就是与上面说到的,对公益行业本身的助推,我们资助行业建设,做公益的公益,做慈善的慈善,这里项目也不少。

第七个叫公益新方法的尝试。好的公益是小钱办大事,大钱办更大的事,没钱你也要办好事。新湖旗下企业湘财证券对口帮扶国家9个国家级贫困县,进行“四扶”,健康扶贫、产业扶持、教育扶智、救灾扶助。其中“产业扶持”它自己出钱不多,主要穿针引线,把技术引进来。这里讲一个叫欧李的水果,是一种含钙量很高、很酸很酸的果子,但市场销量很好,出口韩国,我们帮助农民请来科研院校的专家,做技术引进、苗圃建设、实验示范、市场销售推广的对接,穿针引线、铺路搭桥把项目要素连接起来。参与农民每年增收5000多元。这种我们不出钱或少花钱把公益做好,也是个新方法。

第八个叫公益新关系的创建。公益新关系的意思,就是原来讲授人以鱼,现在讲授人以渔。把受益的对象变成公益的主体,被动变主动,这是一种新的关系。这个做法就长久了。像开头讲的恩施,我们现在撤出来了,交由他们自己运作,为什么?主体是他们,不是我们。近代史上,梁漱溟先生等的乡村建设没有做好,叫“乡建人员一走,事业全无”。在农村做项目,做完项目是要撤出来的,我们不能忘了自己不是农民,农民是主体,要把内生动力激发出来。做幼儿园也一样,园舍建好,设施配好,志愿者招好,最后也归到地方教育局去管了,我们弄好了要撤出来了。现在做提升计划,扶上马送一程。要是受益者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没得到确立,扬鞭策马的人就没了,跑不远的,最终不能解决问题。

第九个是公益新效能的再造。有些事情人家也做了,也有成功经验,我们同样做这个事情时候要挖掘新的,有新的创新点,这个叫新效能。要实现新的效能,比如乡村幼儿园不是我们第一个做的,但是新湖乡村幼儿园做到了“周全”。我们创新点在哪里?一个是形式比较齐全,做硬件建设,在还没有幼儿园的行政村新建园舍;在有学龄前儿童的小山村,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做“一村一园”,通过扩班、扩点等形式解决不同问题。二是既有硬件建设,也有师资培训;既有新建的,也有改扩建的。运作的既有自己做的,也有跟人家合作的。再一个突破点,就是做一个州的全覆盖,这个创新意义比较大。虽然幼儿园人家也做过,但新湖乡村幼儿园做出了新效能。

 

▲ “新湖乡村幼儿园计划”在云南怒江州新建的一所幼儿园。

 

04  新湖集团的社会责任

 

  

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话题。新湖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实践,请谈谈您在这方面的独到见解。

 

叶正猛:企业发展了要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我去年写了两篇有关这方面的文章。现在有一些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解的偏差,最大的偏差两个方面,两个字,主要表现,一是偏于“窄”,内涵理解上狭窄,将企业社会责任简单等同于企业的公益慈善或企业的捐赠。二是偏于“硬”,把公认的属于自由裁量的软约束责任的企业慈善公益当作“硬”责任,进行道德绑架,甚至冷冰冰的裹挟。表面上看,这两种认识突出了企业的慈善公益,很“高大上”,实际上认识的偏差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我提出了两个词,一个是“多”,一个是“高”,多维履责,高格行善。企业社会责任,国外来讲,有很多分类,现在国家的几个主管部门基本上提出来四部分: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公益责任。

社会责任不是等同于慈善公益,而慈善公益在四个层次当中是最高层级。我跟好多专家也交流过,我的概括还是比较明了的,“多维履责”不是一个方面,一个方面不够的,企业自身不发展,不维护好所有者权益,没处理好劳资关系,对消费者与环境不友好,你再搞慈善公益没有意义。这是要有基础的。所以我叫多维履责,高格行善。做慈善的格局要比较高,境界要比较高,目标要比较高。

 

  

记者:企业基金会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您觉得企业基金会与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稳健关系?

 

叶正猛:企业基金会跟企业什么关系,我概括五个词。

一个是担当,担当企业社会责任当中的慈善公益的这一块责任。为什么要成立基金会?简单点说,就是更加专业化、规模化地把慈善公益做好,突出出来,这个叫担当。

第二个要区隔。我们做慈善公益跟企业的商业诉求要分开。我提出了一个鲜明的主张:“慈善的风帆下不搭载任何企业买卖”。格局要高一点,不是说我做一个公益要给你搭上多少商品买卖,这就没有意思了。

第三个叫依托。有些人现在向西方学习比较超前的,基金会成立,要“去企业化”,我说你去企业化后你还有钱吗?钱是企业来的怎么去企业化。要从实际出发。所以还是要依托企业,特别是资金上要依托企业,人力上也要依托企业。

第四个是融和。基金会把公益慈善做好,担当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目标一致,责任共同,需要交融和合。这个时候你要理解企业在想什么,它为什么做这个事情,它的文化是什么,它的战略是什么,它的诉求是什么,这个要理解,这个叫融和起来。

第五个叫借鉴。做基金会要借助发挥企业的自身优势,借鉴企业成功的管理,学习企业好的理念。借鉴企业经营的优势,把有特色的项目做出来,这就有意思了。比如说“保险+期货”精准助农项目就是发挥了企业的独特优势,不是金融企业做不了这样的项目。即使是金融企业,只有率先发现它的公益属性,率先实践才有成功的创新。

 

05  新湖公益的经验体会

 

  记者:很受启发。请你再谈谈你们的经验体会。

 

叶正猛:如果说要把这几年实践做个概括,我们在梳理报送“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案例”时归结了四句话。

第一个是高站位才能有作为。这个高站位一定要紧扣国家战略,要响应,而且快速响应中央号召,原来脱贫攻坚,现在乡村振兴,浙江省做共同富裕示范区,公益慈善要积极响应,民营企业要在政治上有高站位。

第二个要接地气,接地气才能精准施策。所谓接地气,是从实际出发。做公益你肯定要面对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找准了,点位找准了才能施策。比如为什么要做新湖乡村幼儿园?国家脱贫攻坚阶段,国家对义务教育要求很严格,一个也不能少,有硬指标来考核,这个政府会很操心。学前教育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很关键,但是国家财政一下子还顾不顾过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教育的短板。所以做这一块社会公益力量就找到了用武之地。

第三个是扬专长才能突显优势。说的是我们自己有什么专长,企业有什么优势,运用到慈善公益上来。

第四个是建系统才能事倍功半。要建立系统,整个组织系统、合作系统,这个要构建起来,效应就出来了。比如幼儿园项目,我们与乡村学前教育全国最著名的社会组织合作,与政府教育部门合作。

 

  记者:中央明确作出三次分配的制度性安排,确立慈善等公益事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你对此如何理解?

 

叶正猛:第三次分配的不能简单等同于慈善公益。

第一个,就慈善公益这个概念来讲,比第三次分配的概念更宽。

第三次分配,分配的是钱,需要资金。公益慈善首先是资金,但钱少、没钱也可以做的,技术、服务,甚至是提供平等的机遇,可以是各种社会公益慈善资源。《慈善法》当中列了六个方面,对公益慈善给出了更宽泛的边界,有些不一定要出钱做的,所以概念要更宽。

第二个是理念更高。第三次分配把钱“分”了,公益慈善更多时候要“授人以渔”。

第三个是作用更大。第四个是主体更广。第三次分配大体上是有钱的企业,富裕起来的,先富起来的人,但是做慈善公益的主体那就很多了,慈善家之外还有公益家。

更重要的是,慈善公益要干什么?要做增值提效的第三次分配。钱到你这里以后,你要增值提效,通过科学化高水平的运作做增值提效的公益慈善。为第三次分配做加持、赋能。以组织之劳、整合之效、创新之功、智慧之力、科技之能提升善款的效能。这个符合劳动价值论。

怎么做提效增值?第一个是筹款升档。这是基本的。第二个资源整合。第三是项目设计。慈善公益很多情况体现在项目实施上。项目需要精心策划、科学设计。第四是领域拓展,不断拓展新的领域,传统的领域也是需要挖掘新潜力。第五是方法要创新,思路要创新,起到加持作用。

第三次分配,一是不能简单等同于慈善公益,二是要做提质增效的第三次分配。做好提质增效的第三次分配,是民营企业更有担当地助力推动共同富裕很重要的途径。当然,更有担当的基础是企业本身要做好发展,本固则叶茂。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