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同学风采
当前位置: 校友首页 >> 校友风采 >> 同学风采 >> 正文

校友之声㉑ | 沈元杰:弃教从政 匠心不改

发表时间:2021-03-19 19:18:37    文章来源:    流览量:

编写语

为传承发扬“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温州大学校训精神,为挖掘温大人迎接挑战、奉献青春的榜样故事,温州大学校友办推出“校友之声”校友系列访谈栏目,走进温大优秀校友,聚焦他们的求学经历和发展之路。希望校友分享人生经验,凝聚校友情谊,沉淀校友价值,助力学校发展,激励更多的温州大学青年接续奋进,共促成长。

沈元杰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06级思想政治专业校友

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宏达学校教师、海宁市黄湾镇政府科员、市委办综合科科员、副科长等职。现任海宁市丁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个人寄语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在最好的年纪做最充实的自己,不仅要积累必要的专业知识、通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爱岗敬业 潜心教学

成为一名公职人员并不是沈元杰校友的初衷。大学毕业后,优秀的他成功考上事业编制,并顺利入职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宏达学校,担任初中思政课老师。宏达学校是当时海宁市最好的中学之一,师资力量雄厚,优秀的教师比比皆是,从他们的身上,他看到了教师独特的优秀品质,学到了坚持。“那么多优秀的老教师都还在很认真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课堂。”优秀的人从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他也是如此。他在宏达的三年,完整地带过一届学生。三年教师生涯的背后,是他不停前进的脚步。宏达是一所民办学校,竞争非常激烈,通常新教师都是从低段生带起,往往要带好几年的初一,更不要说教初三了。在第二年末,他也接到了让他带初一的通知,但他没有放弃,他教学班级中学生的成绩不差、课堂气氛也不差,怎么能被 “经验不足”这四个字打倒呢?最后由于他前两年的突出表现,他留到了初三,完完整整地将一届学生从头带到尾,这给他的教师生涯画上圆满句号。他坦言,从教师队伍中跳出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想要趁年轻到更广阔的社会中去看看,一直待在校园中是很好,但难免会出现思维固化的情况。

拼搏奋斗 敢为人先

离开学校后,沈元杰校友结合自己的大学专业选择了考公。他与党和政府的缘分始于中学时期,中考失利让他进入了一所并不理想的高中,但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潜心学习。由于学习成绩十分突出,在高中他就成为了学校里仅有的两名预备党员之一。大二这年,他担任了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职,负责发展党员工作。“我们那一届的党员,包括我自己都是我发展起来的。”学生工作的经历也极大地锻炼了他的能力,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各类比赛、实践活动,在师范技能大赛中锻炼了他的备课、授课能力以及口才;在暑期社会实践中,他独自带队,这极大地锻炼了他的领导力;在省挑战杯赛事中,他依托专业知识,结合实践经验拿下省三的好成绩……毕业后的三年执教生涯,三尺讲台也磨练出了他的好口才,他表示,讲课的经验是他在面试中的最大优势——随机应变,对答如流。

考上公务员之后的几年,沈元杰校友像大部分刚毕业的同事一样从小事做起,也经常熬夜加班,面对不熟悉的公文和材料编写也是从头学起。面对地位的落差和改变,他说道“在学校,人不自觉地就把自己摆在了强者的位置上,很难摆脱强势思维,到了基层以后就会发现视野突然变大了。”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机关中也需要“老师”的角色。他在信息课上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给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被推荐到市委部工作在工作中,他愈发领会到温大“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在大学、在中学、在机关单位里,学习的脚步从未停下,也在追求真理和完美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更重要的是他面对机遇,除了充足的准备,还拥有放手一搏的勇气。

锤炼意志 厚积薄发

沈元杰校友能取得如今的成绩,除了在大学时刻苦努力打下的职业基础——通识教育以外,还有自己社会实践活动、实习所积累的经验。一切经历,皆为成长。他鼓励在校的同学们多到社会上去锻炼自己,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他建议同学们要平心静气,多思考,多学习。大学期间的他是个“书虫”,一有空就往图书馆里钻。但人到中年,还是常常感慨自己当年看的书不够广,学得不够多,所以希望同学们珍惜大学所提供的丰富资源,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充实自我。工作之余,他对于母校的发展也是十分关注。在祝贺母校成为省市共建重点高校的同时,他也建议母校在专业课设置的深浅和比例上可以多做考虑和调整,多开设相关的选修课让同学们日后的职业选择能够更加多元化。

采访手记

基层及乡镇的工作皆较为繁琐,在疫情期间更是如此。很感谢学长牺牲了午休时间接受采访,很感谢他即便是已经工作了一早上也打起十二分精神回答问题。采访过程中不难感觉到学长清晰的逻辑,他深入浅出地联系了大学的学习与之后的工作,这都体现了思考与学习的重要性。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能够与他再次交流!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