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校友新闻
当前位置: 校友首页 >> 新闻动态 >> 校友新闻 >> 正文

父亲的幸福——怀念我们的父亲侯百朋

发表时间:2022-03-15 15:24:54    文章来源:    流览量:

作者:侯宇 侯辛 侯立

 

父亲侯百朋

在父亲的晚年,我们时常玩笑似地用温州话问他:“你爽不爽(你幸福不幸福)?”父亲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很爽呀!”

 

父亲的幸福感源自国家、组织、单位对老同志的关怀和照顾。父亲早年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共产党。退休后享受离休干部待遇。国家对老同志各方面的关心和照顾,父亲感恩不已。上级组织和所在学校年年派人上门慰问,嘘寒问暖,父亲倍感温暖,心怀感激。

 

父亲的幸福感源自他的勤奋刻苦,孜孜求学。父亲出生在苍南县金乡镇的一个贫寒家庭。我们的祖父是个体厨子,祖母是家庭妇女。家里勉强供父亲上小学。祖母告诉我们:父亲读书极其刻苦用功,每天在只有一根灯芯的昏暗的青油灯下看书写字至深夜。

 

天道酬勤,每次期末考试,父亲总是名列前茅,总是抱回家一大堆学校频发的奖品:脸盆、茶杯、毛巾、牙刷等等。可是小学毕业后,家里再也无力供父亲上中学,祖父打算让他去当学徒谋生。父亲时常跟我们讲起,当初多亏了小学校长黄群觉先生。

 

校长爱才,多次来家里动员祖父继续让父亲求学。祖父说,家里没钱读不起。校长出主意说,去报考温州师范学校的简易师范部,读简师不需要付学费、伙食费和住宿费,只需少许学杂费。

 

那一年简师部计划招生一个班48个名额,不仅温州地区的小学毕业生可以报考,台州和丽水的小学毕业生都可以报考。父亲凭借平时勤奋用功打下的基础,一举考上简师。四年的简师学习毕业后,18岁的父亲回到母校金乡小学任教,从此走上了教书育人之道。

 

金乡小学任教十年,1954年奉调到刚刚创办的温州第一初级中学教语文。1956年奉调到温州师范学校当教师,教授中文。虽然学校名称几经更改,但他从未离开三尺讲台,直到1988年退休。这是幸福。

 

父亲的幸福感源自他教书育人,爱生如子。父亲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学生无数,桃李满天下。记得早年,父亲在温师大楼的顶层有一间七、八平米的宿舍。房间里有一张床,一张书桌和一个书架。房间朝东,旭日东升时满屋子通亮。儿时的我们经常去与父亲挤一个被窝。常常睡到深夜,蒙眬中发现屋子通亮,以为天亮了。起身一瞧,只见灯光下父亲俯身书桌,聚精会神地在读书,在备课,在批改作业。而窗外仍是漆黑一片……。

 

早年,学生的业余生活比较贫乏,学校就在周末举办故事会,由教师担纲主讲。父亲讲的是欧阳海的故事。周末晚上的大礼堂早已是座无虚席,来晚的学生就站在后面和两旁的过道上听讲。父亲坐在台上,面前书桌上摆着一个茶杯和一本厚厚的《欧阳海之歌》。台上,父亲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台下,学生们全神贯注、鸦雀无声地聆听着。两节课的时间,杯中的茶水喝光了又续上,但桌上的那本厚书却未曾翻开一页。父亲怀着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学生的厚爱,以惊人的记忆力娓娓动听地讲述着英雄事迹。故事会结束,礼堂里掌声如雷,经久不息,学生们蜂拥在台边与父亲交谈着他们的体会和感动……。

 

父亲关爱学生,而且是从骨子里爱学生,不带丁点功利。记得有位学生得了胃病,父亲就叫他每天中午来家里吃面条。学生坐在桌旁,手里拿着筷子。看着父亲忙前忙后烧出来的一碗热气腾腾的面,他抬头冲父亲咧嘴一笑,低头就呼呼地吃面,一口气就吃了个底朝天。然后抿嘴一笑。这笑是很暖很暖的。

 

一次一位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的学生跑到我们家。父亲见状连忙把家中所有热水瓶的热水都倒出来,还用煤球炉烧着热水,让学生在家里痛快地洗了个热水澡,并换上父亲的衣服。学生坐在小板凳上,仰起头咧开嘴咪着眼睛看着父亲傻笑着,用毛巾擦着头发。

 

学生爱戴父亲。学生们喜欢到我们家里与父亲谈天说地,谈笑风生。谈文学历史,谈生活百态,谈自己发表的文章,谈自己被女同学追……。一屋的酣畅淋漓,一屋的欢声笑语。经常有不同年龄的毕业学生到家中看望父亲,有的带着自己的对象向老师报喜,有的捎上家乡的土产给老师品尝。父亲退休之后,仍然经常有学生来看望他们的老师,其中不乏自己都已经做爷爷奶奶的学生。每每学生来访,父亲容光焕发,喜上眉梢,中气十足,侃侃而谈。这是幸福。

 

父亲的幸福感源自他埋头学问,笔秃砚凹。父亲治学严谨,勤奋执着,在他的研究领域多有建树,这里不一一赘述。记得当年从普觉寺巷的温师宿舍搬家至上陡门住宅区时,车上纸箱里装的全是父亲的书刊杂志、裁剪报纸和摘抄卡片。住房本身不大,到处塞满父亲的书刊杂志和泛黄的报纸卡片。我们曾多次劝父亲把不再用的书籍资料清理掉,但他坚决不同意。父亲退休后没有停下学问的脚步,仍然笔耕不辍,积极参加温州市地方文化建设工作。主编了《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温州市卷》中的《歌谣卷》;参编了《温州市志》、《温州年鉴》、《温州词典》、《瓯越文化丛书》等等。我们怀念他在88岁高龄和视力不佳情况下,仍然伏案整理、修改文章。在温州市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金的资助下,于2015年出版了他最后一部文集《温州文史论札》。做学问的人都有体会,学术成果是对学问人的努力付出最愉悦最陶醉的回报。这是幸福。

 

父亲的幸福感源自他尊敬长辈,爱护家人。父亲18岁就参加工作。作为长子,他担负起了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到温州工作后,就把我们的祖父祖母接到身边一起生活。我们三人相继出生后,父母亲为家庭、为我们付出了所有的辛苦,倾注了全部的爱。侯立出生时,母亲奶水不足,需要购买奶粉喂养。可是父母亲当月的工资已经家用殆尽。看着嗷嗷待哺的小儿,父亲毅然卖掉了他视如至宝的部分古书籍。

 

我们的童年是物资馈乏的年代,每天中午大家都要先吃两个地瓜粉做的窝头才能吃白米饭。每天的窝头把侯辛吃怕了,她向父亲撒娇,不吃窝头,要吃白米饭。慈祥的父亲夹走侯辛碗里的窝头自己吃了,还装出有滋有味的样子。侯辛后来说,长时间享受着这种“公主”待遇的她,却不知道患有胃病的父亲一顿吃四个窝头胃里是多么的难受。

 

我们心目中的父亲是和蔼慈祥的,很少见到他的的严厉,更不用说打骂我们了。但当我们做错事的时候,父亲绝不姑息,而是耐心细致地讲明道理,纠正错误。在父母亲的养育和影响下,我们健康成长,各自成立了小家庭。侯立的女儿出生时,父亲欣喜万分:这是他的第一个孙辈,从此开启他人生的一个崭新阶段。于是,他给孙女取名为“肇兹”。我们三人中老大老二在杭州工作生活。我们总会抽出时间回老家看望父母,陪他们聊聊天说说话。特别是春节,我们必定聚集在父母身旁度过。尽管如此,随着父母年岁增高,好多事不能自理了。全靠老三在父母跟前尽孝,他一家照顾年迈的父母近二十年,而且照顾得很好,所以二老得以高寿。后来侯宇、侯辛把父母亲接到杭州来照顾。在父亲最后住院的那段时间里,陪护在他的身旁,给他以安心和宽慰。

 

善良是父亲的底色,他一生与人为善。在医院里虽然意识逐渐衰退,但与任何人保持友好,不管是谁都喜欢与他交谈,他总是彬彬有礼地跟人打招呼问好,无论是谁只要帮助他的都说谢谢。到了后期连我们是谁都不认得了,吃好晚饭我们挽着他在走廊里散步,碰到任何人他都两手作揖,问好,祝福对方身体健康。到了病重入院,发着高烧人极其不舒服,他也不吭一声,当护工阿姨给他翻身擦身体时他还用微弱的声音说谢谢,听到这声“谢谢”,阿姨掩面而泣。幸福,是因为善良渗透在父亲的骨子深处!2022年2月13日0时35分,父亲因心肺衰竭安详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5岁。

 

亲爱的父亲,我们永远怀念您。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