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校友新闻
当前位置: 校友首页 >> 新闻动态 >> 校友新闻 >> 正文

我们有过最美好的遇见

发表时间:2022-01-14 18:35:58    文章来源:    流览量:

我们有过最美好的遇见

632班 张翔波 白杨林

 

我们这批40后,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过各式各样的际遇。但最美好的遇见,莫过于遇见了一所好学校,在学校中遇见了一批好老师。

1963年,正好是母校温州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温师)30周年华诞。我们这批来自温州各县的“束发”少年,稚气未脱满怀理想地投入到她的怀抱。当时的普师生,不仅要放在第一批次录取,而且要经过严格的政审和面试。如果面试不合格,便会退而求其次,自然被普通高中录取。

母校温师,坚持着正确的办学方向,有着明确的培养目标。正如校歌中所唱的,“大哉师道天下尊,承往哲兮启后人”。她认为,“师者,之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始终要放在第一位。她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她认为,才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者,定要德才兼备,内外兼修,“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

因而,当我们背着简朴的行囊,一投入她的怀抱时,迎面看见的便是一块“照镜牌”。牌上用大红行草书写着毛主席的话:“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毛主席曾是长沙第一师范的学生。这让我们感到骄傲与自豪,也让我们觉得务必谦虚与谨慎!

从照镜牌前行近百米,便是“育师楼”。青砖灰瓦,清水墙白线勾缝,给人一种简朴、清净、庄重、严肃的感觉。二楼上挂着红底黄字的欢迎条幅:热烈欢迎未来的人民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们入学那年,秋日的阳光特别明媚,教学楼四周,夹竹桃呀,栀子花呀,冬青呀,垂柳呀,都散发着书卷气,咪咪地笑着,张开了欢迎的臂膀……

“厚培德本,深濬智源,学成致用教化谆”。母校温师的课程设置,既全面又专业,既科学又实用。我们不仅要学习普通高中的全部课程,还要学习我们的专业课程,比如说教育学,心理学,小学各个学科的教材教法,普通话,“三笔字”等等。学校把音、体、美也视为主课,教学要求要比普通高中严格得多,内容也丰富得多。比如音乐,我们有两个老师,一个谢老师,一个陈老师。我们有声乐课和器乐课。器乐课里不仅有风琴、二胡,还教我们打击传统的锣鼓钹,就连如何修理风琴和二胡都教我们。

教我们美术课的是林老师。我们不仅有素描、写生,水彩、油画等,就连如何用一小方硬拍纸,刻出规整的大大小小的“取景框”,宜传演出中如何化妆,如何定妆,如何卸妆,如何做假鼻子、假胡须、假牙齿等等也都教我们。记得有一节化妆课,许多同学都把自己化妆得漂漂亮亮的,等到下课了,同学们还舍不得把妆卸掉。那青春靓丽的样子,似乎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的体育课也特别正规。男女同学是分开上的。教我们男同学的是吴老师,个子虽不高,但壮实的体魄,第一眼就给人“练家子”的印象,但他的语言表达却不失幽默和风趣。在这之前,我们从没有看到像他这样上体育课的:学生都得脱掉外衣,课代表带队跑步进场,做好充分的准备动作后,用三角架支起小黑板在操场讲课。吴老师有一手本事,他能在小黑板上,一边画一边讲,把课上要教的项目,它的分解动作,运动过程、轨迹,用一连串的人体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来,形象直观,一看就懂。接下来他便做示范动作,然后指导体育课代表做示范,然后分组练习,再总结,纠正,再练习。快下课时,同学们再次集中,然后做放松动作,小结后才下课。

叶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他是丽水人。他住在学校办公楼后面,那溜小平房的一个小间里。他陪伴我们,度过了四年美好的青春时光。他有着农民儿子的那种朴实与良善,诚然又不失学者的气质与风度。他与我们亲密无间,甚至把自己的身世也告诉我们。四年中,我们自始至终没有看过他跟谁生过气,也没有高声地批评过谁。他朴素,谦和,认真,低调,有着传统为师者的那种谦谦君子与彬彬有礼的“范”。那时在温师,教我们的所有老师几乎都这样,这真是我们人生莫大的幸福。

我们毕业工作后,叶老师依然关注我们。学生有困难,他会去帮助;学生有病痛,他会去看望。每次同学会叶老师都来参加,一如既往的谆谆教导我们。632班50周年同学会,师母也来参加了,联欢会上,她动情地唱起《红梅赞》,那感人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每次同学会,我们都喜欢围着叶老师,喜欢跟他说说话;散步时,我们还喜欢挽着他的手,即便我们已年逾古稀,但在老师身旁,觉得自己永远是个孩子。

尽管我们写得有点长了,但无论如何,还要说说不辞劳苦给我们刻写讲义的黄老师。那讲义,无论是补充教材,辅导材料,复习提纲,或者是音乐课的歌曲乐谱,兴趣小组活动的资料等等,他都能刻写得无与伦比。他刻写的与其说是讲义,不如说是艺术品。每当我们拿到精美的讲义资料,看到那隽秀的字迹,闻到那淡雅的墨香,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感激!那讲义资料上,仿佛还带着他专注的神情,温暖的手感——他的这只右手,这个大拇指,因为长年累月握铁笔,竟然弯曲变形,再也伸不直了!

黄老师还是一位书法家,也许他未必有这个名头。他的毛笔大字,博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之长,创造出刚柔相济,飘逸灵动,自成一体的书法,让我们由衷的佩服和赞赏!

庄子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忽然间,我们从母校温师毕业已54年了,我们也从青葱少年将向耄耋!

这半个多世纪,沧海桑田!我们依然清楚地记得,毕业时育师楼上的大红标语: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标语口号,当时还被谱曲成歌。我们就是唱着这首歌离开母校的。因此,我们这批同学,大多数都被分配到农村、山区的村校任教,有些同学还主动申请到边疆支教,我们班就有两位同学去了云南。

温师很多学生,做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我们把自己的前途命运,跟中国农村、农民,尤其是中国农村的孩子,联系在一起。我们虽然平凡,但我们信念坚定,乐于奉献。我们犹如红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是我们无悔而美好的人生。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心潮逐浪高。“光大国族兮,造福人群。东海水,雁荡山,我温师温大精神,浩浩宕宕!”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