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校友新闻
当前位置: 校友首页 >> 新闻动态 >> 校友新闻 >> 正文

原温州市教育教学教研院书记、副院长杨向群

发表时间:2021-10-13 23:36:20    文章来源:    流览量:

1933年以来,温州大学

高举“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精神旗帜

立足浙南大地,培养了23万余高素质人才

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温州电视台《温州教育》栏目组特别策划

“温大校友风采”系列专题片《师者传道录》

以期展示他们在各自岗位上

励精图治、默默奉献的良好风范

本期一起来看

原温州市教育教学教研院书记、副院长——杨向群

 


 我是杨向群,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是从坚持不懈的学习中获得的,在认知中研习、在反思中体悟、在实践中锤炼方能琢璞成玉。35年的职业生涯让我深深感悟教书育人并不是一份机械性的职业,而是一份事业,注入的是满腔热血,收获的是勃勃生机。

 

多专多能  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我1986年毕业于温州大学前身温州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科,作为83级的温师专化学科学生,我还有着一个独特的身份——温师专特殊一届兼修化学、生物两专业的化学科学生。

在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这门综合理科课程能体现学科间密切的交融。时至今日,我依旧很佩服当年温师专的领导,他们对于科学教育有着前瞻性的思考。在之后我的教学生涯中,深深地影响了我。

 我还记得,当时化学科、生物科的老师们十分注重实验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强调师范生在专业上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不仅培养了我规范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为我日后踏上教师岗位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三年的大学生活既紧张又充实,两个专业的学习任务,使我丝毫不敢松懈。每周有四个下午做实验,教室、寝室和实验室“三点一线”的循环成了我的生活学习常态。以生物和化学扎实的基础打底,从两个角度去探索自然世界的知识,来达成学科交融,必然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1984年7月,校团委书记钱建民老师带着我们去开展学生义工活动,为周边中小学生公益补习。懵懂的我怀揣着热情,捧着对教材最朴素的理解,迈出了教学生涯第一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答疑。第一次当小老师的时光非常快乐,一晃就过去了。没想到,直到37年后的某一天,我在路上遇见了一位男士,喊我老师,我瞧着这张陌生的脸毫无印象,他兴奋地自我介绍说是我当年做义工时的一位学生,37年未见,他仍然牢牢地记得我这个当年的小老师。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教育是滋养心灵的事业,这些纯真的信念与理想,从那时开始便伴随着我,让我对于教育工作充满着憧憬。


多岗位锻炼,提高综合的管理能力

 

 作为生化双专业的师范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至今35年,从事行政26年,共经历过17个岗位。我发现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具有“多岗位多职位”这个鲜明特色。在后来的经历中,我经常担任起要求“兼任”的综合管理工作。

1986年分配到温州实验中学工作的24年间,我任教初中生物课,后来成为了初中科学老师,而在教学管理工作上,曾先后担任过团委书记、政教处副主任、校办副主任、南浦校区主任、分校德育副校长、教学副校长以及实验中学总支书记。

 


 2009年我调任温四中书记,2010年又兼任了温四中校长及温州外国语学校支部书记;2013年调任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2014年又兼任教研院书记;2019年任温州市教研院总支书记、副院长的同时,又兼任着鹿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鹿城区教育研究院书记。

 多岗兼任,给予了我多重角度去关注工作、关注教学,提供给我从多重维度去审视一个团队,管理一所学校。在温州实验中学的那段时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非同寻常的靓丽一笔。

实验中学“历任校长理念创新、老教师教风勤勉、学科组精诚合力”的精神,督促我一直积极参与温州市实验中学“三L英语教材”“数学自学法”“异步教学法”“中加班创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等试点项目。24年的时光,让我在工作中不断成长提升。2009年、2010年,我相继被评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科学特级教师之时,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挑战。

 如果说,对实验中学24年多角度学习、观察、参与是我的孵化过程,那么09年我调任温州四中书记,在我面前便是一个全新的天地。

 


 温州四中第一任校长谷寅侯先生1925年提出的“七大育人目标”令我深受启发。我深刻领悟,名校、老校办学路上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于是,温州四中的校园里相继建起了“名人墙”“名人广场”,让优秀的校友们再次走进我们的视野,融入学生的成长。

 唤醒一个学校的生命力,需要一个智慧的切口。我与四中管理团队一起组织老师为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并创设传媒、航模、写作、门球、影视德育等特色课程。我深知只有做适合学生的课程,才能激发孩子的真正成长。这些特色课程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也让老师拥有了教学成就感。有老师说,我的航模课没有差生!是的,仅仅我们的航模课程,便培养出林彬彬、易计晓、蔡强鹏三位航模教练,获得多个省级航模比赛冠军,学校评上全国航模传统校;门球获青少年浙江省冠军;每年学生作文发表或获奖一百多篇,传媒班一届考出四个编导。


多渠道变革 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2013年我调任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我一直认为只有教育理念转变了,才有制度的转变和内容方法的改革。教育需要方向和抓手,教育需要坚守与情怀。坚持新课程改革与课堂变革,以此明确不同学段的方向,把握不同学段的特点。义务教育阶段应通过抓教学管理及师资队伍建设这两方面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抓教学管理,我带着团队积极构架完善初中教学“三级四建”新常规管理体系,在全省率先推出初中《教学新常规》《学生学习常规》。

 点上对每一所学校的教学管理进行调研评估;线上校区联动,研究教学新样式、教研新范式、评价新工程;面上建队、建网、建库、建样本,全市推进“教、学、评、研、管一致性”实践行动,目前初中共有200多所新常规达标校,44所新常规样板校。


 带好师资队伍,我注重教师素养提升,以“命题研究”为核心,推出教师命题素养提升工程,打破瓶颈,撬动专业发展,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整整八年,教师命题研究班、命题竞赛、全市中考质量分析活动、考试复习研讨活动,一直致力于素养提升的评价创新与周期迭代,更是带着命题团队每年长达近一个月的封闭式中考命题……那种辛苦与压力,更成为锤炼我专业精神的动力。


通过教师命题素养提升工程,温州市中考命题能力居全省领先,全国知名。温州市中考命题代表浙江省接受国家教育部评价,多门学科被评为全国优秀试卷。

区域的教研改革使命让我努力以“深”谱写工作旋律,创新往实里走,而作为温州市科学学科的带头人,我也不忘初心,带着初中科学团队致力于《小初衔接科学核心概念进阶学习实践研究》,创新了“四线五阶”教学系统,开发了实用性强的观察量表、反馈测评工具等,在研究方式、内容及机制上创新,如今“教研室+名师工作室+基地校”一体化的区域研究范式已经成为科学教师团队专业发展教研的温州模式享誉全省,成果被收入《浙江省综合理科课程改革30年教科研成果》一书,《浙江教育报》等媒体予以报道。

教研院的八年春秋,“变革”是主旋律,“创新”是能量词,而“未来”更是岗位赋予我的力量,那是坚守与创造的力量。

回溯30多年前的求学经历,回顾35年的工作历程,温和而平实,繁忙而充实,总是离不开恪尽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欢的事。——对于科学学科专业的守护和探索,让当年那个青涩、懵懂的我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科教师、班主任成长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温州市科学名师。我感谢每一位与我共事过的领导和老师,感恩每一个与我一起努力过的团队,怀念每一段走过的路,你们也都各自成为了我职业生涯的一个又一个闪光面,给予我机会,寄寓我期待。无论是钻研学科,还是办学校,引领区域变革,凝练的是35年的专业与敬业,传递的是35年的使命与担当,它们都汇聚成温暖的力量流入温大的璀璨星河熠熠生辉……


版权所有 © 温州大学校友网    地址:温州高教园区    E-mail:xyb@wzu.edu.cn    Tel:+86-577-86680822    浙ICP备07006821号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